我们必须了解掌握这两人的个人交往情况,这是办案需要。
我们处理的这个案子说起来很一般,并不显得非常复杂,但是办起来却比一般案子复杂得多,因为一些特殊缘故。
案子发生于春节前夕,时盘山镇石井村村长许阿泉等人合谋组织年关攻势,拟对镇、市两级相关领导实施“暗杀”。这些人倒还不是恐怖分子,他们没打算非法购买枪支,躲在哪个暗处守候领导们,看准了冲出来开火。他们的“行刺”比较人性化:送炸药包,包里不装炸药,装人民币。这就是说他们要利用新春佳节慰问领导,实施贿赂。这种行径可类比为暗杀,其事如杀,其行要暗。许阿泉等人贿赂领导有缘故:本镇公路改线和隧道开掘动工在即,主体工程外,有大量辅助工程项目。石井村位居镇区附近,地少人多,有务工经商传统,比较富裕。村长许阿泉等人手中握有工程队,在全市承揽工程,此刻特别看好掉到家门口的这一大馅饼,唯恐染指不上。
他们凑了钱,开始行动,攻势组织得很周密,在这方面许阿泉已属老手。
有一个人让他们比较犯愁,就是郭志同。郭志同身为常务副市长,主管本市南部大通道建设,本镇公路改线和盘山隧道工程,包括各附属工程怎么做,他最关键,某种程度上说,比市委书记、市长起的作用还直接,还大。所谓不怕县官,只怕现管,谁管得着谁就是老大,不能只看级别职务。许阿泉将郭志同立为头号暗杀对象,心知只要拿下他,一切都好办。但是如何下手?
许阿泉多方打听,了解郭志同的职称,听说他属于“一般不拿”等次。这什么意思?我们知道眼下职称五花八门,例如助教、馆员、二级作家、一级厨师等等,什么条件如何产生享有何种待遇均有文件规定。郭志同没有职称,因为他是公务员,按规定不评职称。国家公务员有考评制度,年终到了,通过规定方式,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这种评定亦有文件为据,比较规范,可列表公布,为官方方式。与此同时,社会上还流行另类评定,这种评定缺乏文件依据,比较模糊,含义混乱不清,只在口头流传且多藏匿于暗中。例如某人被评为“吃大草”的,这是说该人不看小钱,要大炸药包才炸得死。某人为“通吞”职称,即该人贪得无厌,什么都拿。也有的称“一概不要”,这种领导不要去碰,碰了自找没趣,没准还自找麻烦。类似评说往往似是而非,缺乏证据,很难确信,不乏相互矛盾,有意诬陷之例,但是常常又惊人准确。许阿泉图谋行刺领导,他当然要四处打听该领导的相应职称,不管其准确程度如何,至少可供参考,以求有的放矢。
人说郭志同一般不拿,这是说他在这方面比较注意,但是并非无懈可击。按一般情况让一般人给郭志同送炸药包肯定不行,没用。谁去了才有用?谁送的他会拿?那只有他自己的人。自己人交往,彼此都得照顾面子,有时很难一概推拒。因此许阿泉断定,刺杀郭志同必须让郭志同自己的人去干,找不到这种人就弄不死他。
这不现成有个人吗?小米,米助理。
郭志同不是本地人,来本市任职前,他在大市的政府办公室工作过。本市是县级市,俗称“小市”,小市上头有个“大市”,也就是所谓的地级市或者“设区市”,小市归大市管。郭志同家在大市市区,小市这边无亲属,盘山镇除了镇领导,恐怕就米欣靠得近,许阿泉的事情请镇领导出面不宜,小米似合适一些。
许阿泉认识小米,他是村长,自己还有工程队,跟镇长助理时有工作联系。他这种人当然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关系的事情什么都得知道点。大家都看到米助理是人才,长得也不错,当然也会格外关心她怎么回事,所以许阿泉知道小米与郭志同关系不一般。但是认识小米是一回事,让小米帮着办事是另一回事。为许阿泉送炸药包这种勾当,哪里可以跟当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相提并论,凭什么小米要替他办?因此许阿泉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办法。
许阿泉找了镇长,镇长跟他要好,是他的一大靠山,自己人。镇长说你这事简单。
有一天镇长带米助理到村里检查工作,村长许阿泉请两位镇领导在村中小饭店吃了顿便饭,煮两条溪鱼,做一锅土鸡汤,豆腐青菜,均土产,原汁原味,镇长吃得很高兴。席间许阿泉问镇长有没有人到市里去,他想托带一点小东西给郭志同郭市长,镇长随手一指说:“还找谁?交给米助理吧。”
镇长说,郭市长交代要一份报告,是关于盘山隧道环保影响方面的,听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都很注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