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戈拟于本月中旬隆重光临西藏。美丽的陈小姐不一般,她比较麻烦。别的人买一张机票搭上班机飞过来就是了,只要随身行李里没有管制刀具以及酒类,通常不会节外生枝。陈戈不一样,她决定到世界屋脊一游,便杂事丛生。
连加峰在县里接到陈戈即将到来的消息。消息很遥远,横穿数千公里,跨越两个时区,游荡过无数电信通讯环节,传抵连加峰的手机。时连加峰在政府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正使劲挥手招呼周围的人上车,手机响了会儿,他才接听。
“小连吗?”电话里的声音很清晰,似乎近在眼前,“我是易广。”
连加峰赶紧加大挥手频率,做无声敲打状,提示身边人不要大声说话。
“主任!”他高声应答,“我是小连!连加峰!”
“最近都好吧?”
“很好!很好!”
“你们那里好像下雪了?”
“下一点,不碍事。”连加峰说,“领导有什么指示?”
易广主任没什么指示,就是交代了陈戈的入藏事宜。易广问连加峰还记得陈戈吗?连加峰说领导讲的是不是陈参谋,少校小姐?易广说挺好,还没忘记她。陈戈准备到西藏走一趟,过几天就动身。她不想动静太大,请易广主任找个人帮助安排一下。易广就给连加峰打来电话。
“小陈还记得你,问起你了。我说我先给你打个电话。”易广主任说。
连加峰说:“主任您告诉她,向她敬礼,非常欢迎。”
易广说:“你这些天在西藏,不外出,没别的事吧?”
“有事也得分轻重呀,我哪都不会去,就在这儿立正,等着她。”
易广笑,说不错。他让陈戈跟连加峰直接联系,具体安排他们电话商量。
“你知道她的情况的。”他说,“一定要安排好,明白吗?”
连加峰说明白,领导放心。
放下电话后连加峰看了看时间:八点多,易主任那边刚上班,他是一上班就打电话来的。东部临近太平洋的人经常没有地理时间意识,这个时候在西藏相当于东部的清晨六点,是一个不要求人们坐在办公室,而允许继续睡一会儿的时候。西藏此刻天色初明,一些深山峡谷之处还一片漆黑,例如本小连呆的这个地方。今天也巧,如果不是为了赶路提前集中,连加峰的手机可能还关着,有关陈戈小姐光临的美好消息,哪能早班车似的如此快地赶赴雪域高原。
连加峰看看人都到齐了,摆手下令出发。两部吉普车一前一后驶离广场,顺公路绕出县城。小县城背后的拉多山黑黝黝矗立在天际,天空中还有几颗残星在闪烁,峡谷里“轰隆轰隆”声响持续不绝,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水流奔腾。公路顺江而行,开凿于峡谷半坡,路面狭窄弯曲,铺布沙石,凌晨时分光线不足,能见度低,越野车不敢开快,亮着大灯慢速前行。
这一天的项目是沿线踏勘,参加者包括分管副县长才旺、交通局长尼玛、指挥部工作人员、有关标段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代表等,共十一人。本县筹划多年的北线公路即将动工,施工前有几个特殊问题亟待确定,连加峰是工程总指挥,负牵头协调研定之责。时已深秋,高原施工合适时段的下限在即,事情得赶紧搞定。
他们在上午九点半到达同卡村,路上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同卡时天已大亮,一行人没有进村,就在路旁下了车,越野车卸下一应器械和包裹,先行离去。接下来车轮用不上了,有待连加峰一行今日踏勘,然后修路。连加峰吩咐大家背好东西,一个跟一个走下公路路基,顺山坡下行。山下雅鲁藏布江急流如箭,声浪隆隆。坐落在江对岸的岗巴寺阳光灿烂,这时太阳起于东南,阳光落在江北坡上,高高低低顺山坡而起的寺庙建筑蒙着金光,在几乎光秃秃的石坡上特别耀眼。
江岸边已经停着一只牛皮筏。撑筏的是个中年人,剃发,僧人打扮。尼玛一看只一只皮筏,急了,拉着撑筏人问话,说了好一会儿。连加峰懂的藏语有限,只听出他们翻来覆去说一个词,就是渡船。末了尼玛告诉连加峰,说僧人讲,昨天乡上联系用渡船,上午寺里派他过江接人,这才发现渡船的柴油机发动不了,只有皮筏子可用。尼玛问连加峰怎么办,坐筏子过去,还是回头另想办法?连加峰把手一摆说没关系,分两拨过,注意安全。
“又不是没坐过。”他说。
雅鲁藏布江的这一段江面不算特别宽,不下暴雨的时候,江流虽急,也还平稳,沿江两岸藏民过江基本都靠筏子,机动渡船不多见,岗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