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万贯,买了个临近宫城的府邸。
可即便买了宅子,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喊价,反正又没人规定,一人只许买一处宅子,再者说贵为皇子,在京里置两套宅子,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本着为陆羽挣钱考虑,朱棣二人还是很有分寸的。
每每见有人志在必得时,便一步步抬高价格,咬死不松口;可一见人有退却犹豫之意时,便不再跟价;若是见人面有得色,成竹在胸时,便大幅拉高价格……
这种种招数,连带先前安抚、鼓励众人的诸般话术,自都是陆羽倾情相授。
靠这招数,他们彻底将整个拍卖会盘活。
而马君则的拍卖锤一次次落下,喊出的价格,一次次再创新高。
当整个拍卖会结束,便有人开始整理拍卖所得。
每处宅院,都有登记造册,详细记录其所有者,而要取得这宅院文契,就得交钱。
在场这些人,早在半年前就得知拍卖之事,自然早就准备好了银钱。
当可通抵铜钱的大明宝钞,如雪花般飘上来时,马君则才终于肯定:这次房产拍卖会,大获成功。
“多少钱?”
当马君则将拍卖会的结果通报上来时,陆羽差点没咬着舌头,他揉了揉耳朵,又瞪大眼睛,将马君则的话重复一遍:“四千多万两?”
马君则点了点头,肯定道:“今日共计拍卖宅院三百一十二座,拍得购房款合纹银两千余万两。”
“这些京城权贵们果真不差钱啊!”陆羽缓了好一阵儿,才接受这骇人数目,深深吐了口气,平复下心情,他才又看向马君则:“这些钱,可都收上来了?”
马君则点了点头道:“目下大部分都已到帐,余下少部分也将在近几日缴上。”
这就是大明宝钞的好处,不然真要是银钱,那还不要好几个库房装呀!
虽然卖的是期房,可收钱时,陆羽可是要收现钱的,这些权贵,跟普通百姓不同,他们是不差钱的。
掏这几万贯,虽然有些肉痛,但还不到伤筋动骨,自然也不用陆羽费时费力,张罗着给他们“贷款”。
这阵子正缺物资,一下子进账数千万两,陆羽倒是安心不少。
“有了这笔钱,这洛阳新都估计不用再愁钱了。”
……
收完了拍卖房产的钱,大抵已到年底了。
这阵子,不少权贵亲眷启程返京,陆羽也带着弟子和两个皇子,踏上了返京的路。
此行回京,一是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二是向朱元璋汇报新都的建设进度。
原本,一路上陆羽的筹划,是返京之后立刻回府,见一见妻小,叙一叙温情再说。
可没承想,刚进了应天城门,就被一群宫中侍卫给接了去。
武英殿内,陆羽一身风尘仆仆,满面旅途疲倦,不可谓不狼狈。而朱家父子,尤其是朱元璋,则是一脸幸灾乐祸。
乐呵呵盯着陆羽看了许久,朱元璋笑着从桌后起身,走上前来:“陆小子,大半年不见,你咋黑了瘦了?”
陆羽没好气拍了拍身上尘土,抹去脸上黑灰,阴阳怪气道:“每日忙于建造新都,风吹日晒的,岂有不黑不瘦的道理?”
这话显然不尽真实,他堂堂新都督造,只负责总领进度,又不需要亲自下工地,哪会晒黑,事实上,此刻抹去黑灰,他那张脸已恢复白皙。
朱元璋嗔哼一声,笑骂道:“前阵子那纺织工坊办得好,还有大明日报……”
将陆羽这阵子的功绩一一念过,朱元璋终于追问起最后一件事:“拍卖会办得如何了?”
对于朱元璋的夸赞,陆羽并没在意,闻言,直接从胸口处取出一本账册道:“请陛下御览。”
朱元璋接过一看,登时大吃一惊道:“竟有两千多万两?”
再看看这名册,几乎大半朝臣公侯,都名列其中,对此朱元璋不由冷哼道:“这些朝臣们,果真是不差钱啊!”
陆羽也顺势附和道:“这些人平日天天哭穷,可买起宅子来,倒是舍得花钱。”
朱元璋鼻孔里哼出冷气,脸色冰冷,却未再接口搭话,心中想着怎么收割一番。
却在这时,朱标迎了上来,说道:“父皇,想是众朝臣们典卖了祖宅田地,换来的银钱在新都置业。”
他这解释来得太牵强,言下之意:这些钱并非贪污所得,说到底,朱标还是不愿朱元璋大动干戈,闹得朝堂动荡。
朱元璋自然理解儿子苦心,闻言只冷哼一声,也不再探究此事,随即他转身向陆羽询问新都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