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可能面临饿死的境地。
而纺织机的出现,能让家中妇人谋得一份营生,增强抗灾能力,流民数量必将减少。
如此一来,我大明王朝,岂不是能传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
天下无人饿死,无人遭遇饥荒,无人沦为奴隶,上下一心,大明必将更加美好。
而这些,孔孟之学虽能引人向善,却难以做到。”
在场众人中。
不少是寒门出身,也有一些家中原本显赫却家道中落的。
他们深知,若能再有机会振兴家业,自是再好不过。
因此。
不少文人学子很快理解了陆羽所言。
他们本就是支持陆羽推行实学之道的拥护者。
“先生之才,满腹经纶,无人可比。”
“实学推行,造福的可不只是洛阳一带,连同周边其他省份的农户,日子也都好过了许多。
还有先生之前在朝堂上推行的各种制度政策,让我大明如今越发昌盛。
在这种情况下,诸位同窗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圣贤学问固然没错,但前人之说,又怎能完全适用于后世?
同窗数载,大家可千万别被人利用了。”
有了陆羽的这番发言。
之前那些因衍圣公光环、孔圣人传人身份而有所动摇的学子们,此刻纷纷有了宣泄口,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
双方各执一词,再次争吵起来。
场面一片混乱。
朱元璋、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晋王朱棡等皇家之人身旁,亲卫们立刻上前护驾,以防出现其他危险。
“实学之道的确有可取之处。”
混乱之际。
孔讷再次奋勇上前,与陆羽靠得更近了。
场面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孔讷语气稍作停顿,片刻后又接着说道:“可这等学问与之前的工匠之学、奇技淫巧又有何区别?
若不能坚守本心,这等学问落入白莲教等恶人手中,岂不是会做出许多恶事?
所以,实学之道只能作为辅助之学,并非真正的大道。”
孔讷目光紧盯着陆羽,气势汹汹。
陆羽浅浅一笑,直接反驳道:“实学之道,此前在国子学中新增添了算学、计工、经广文等数门学科。
难道今日,衍圣公的少家主是在质疑陛下之前所颁布的政令吗?”
陆羽这一句话,直接将一旁隔岸观火的朱元璋拉了进来。
混乱的场面瞬间停下,文人士子们脸涨得通红,瞪大了眼睛,纷纷觉得陆羽这种做法实在不公平。
这是将学问之争进行了降维打击。
然而。
陆羽毫不退缩,再次步步紧逼:“圣贤学问,难道就没有弊端?
传承数朝。
到了大明,难道就没有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滋生不臣之心?
学问虽能引人向善,但正如方才衍圣公少家主所言,若落入心怀恶意之人手中,恐怕也会生灵涂炭。
如此看来,与实学之道又有何差别?”
场上形势陡然一转。
陆羽绝地反击,竟将圣贤学问孔孟之道与实学之道重新置于同一水平线,还巧妙地掺入了皇权因素。
孔讷见状,身子颤抖,抬手哆哆嗦嗦地指向陆羽:“你……你……”
“我如何,你又如何?”
陆羽继续说道:“天下学问,若不能为社稷谋利、为百姓造福、引人向善,又有何用?
莫非这善心,就能让百姓填饱肚子、有衣穿、有食吃。
或是让他们安心劳作于公田之间?”
陆羽面容冷峻,目光如炬,再次高声大喊,“若这些孔孟学问、圣贤之道做不到的,不如由实学来试一试。
今日,我希望热衷、钻研天下学问、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之人,均可潜心研习实学之道。
实学之道与孔孟之道。
自此成为大明一朝两大奠基之石,共同作为科举之根基。
谁若敢与这两大奠基之石作对,便是与天下文人作对。
我陆羽如此,衍圣公府里的少家主、孔圣人的传人亦是如此。
有违此事者,天诛地灭!”
陆羽这番突然的宣告,惊住了在场所有人,连朱元璋都挑了挑眉,没料到他能将事情闹得这般惊天动地。
今日之事一旦传开。
陆羽在天下文人中的名声不论好坏,势必被推至风口浪尖。
若说孔孟是圣贤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