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413章 锦衣卫被洗白了?还万民伞

第413章 锦衣卫被洗白了?还万民伞

但通常情况下。

县衙内的二把手及其他官职,大多与地方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是得罪了这些家族,即便身为县令,也可能连下面的人都调动不了,又何谈有所作为?

所以。

大家只能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官场常态。

而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采用以往那些粗暴方式,而是在规则内行事,让众多官员不得不服。

毕竟。

一手拿刀威慑,一手在其擅长的领域加以制衡,多数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服输。

正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二字,的确至关重要。

“清水城张家旁支二爷举报张家主杀人越货,且与城外黑风山一众贼匪勾结,请县老爷明察。”

“平安城李家三房举报李家长房家主及其下属。”

“十年来拐卖良家妇女及孩童,犯下滔天大罪。”

与此同时。

《大明日报》上此类新闻接连不断。

随着销量的增加,民怨也彻底沸腾起来。

不过。

这一次的民怨并非来自地方豪族世家,而是真正的万千百姓。

百姓们的怒火,头一次在这封建年间,并非因天灾活不下去而引发农民起义,而是自发地团结起来。

认清了这些地方豪族世家的丑恶嘴脸。

虽不是造反,但本质上与造反也并无太大区别。

“请县尊老爷明正典刑,按我大明律法行事!”

“请县尊老爷做主!”

无数百姓奔走相告。

有秀才写了状书,当作颂诗,直接递到县衙。

而且。

几乎每天都有锦衣卫随同前来,这使得本就秉持公正之心的县尊在处理事务时更加公正,甚至有时还会偏向百姓一方。

毕竟特殊时期,需做特殊处理。

这些头戴乌纱帽的官员,向来精明得很。

在这样的形势下。

一时间,《大明日报》大力宣扬,百姓们纷纷送上万民伞,从各地汇聚而来。

这使得原本名声不佳的锦衣卫,形象居然大幅好转。

当地许多百姓对他们一味赞美,与以往的恶劣印象截然不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洛阳新都,北镇抚司。

毛骧大马金刀地跨坐在太师椅上,翻阅着各地的邸报,整个人突然一僵,目瞪口呆,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他可是锦衣卫指挥使,上过战场,身手矫健,身形灵活,此刻却因这些消息如此震惊,可见其冲击力之大。

“我的个乖奶奶,大明的天还真变了!连我们这些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名声居然也能逆风翻盘、逆势上扬。

不愧是陆先生。

我毛骧再次五体投地,心服口服。”

这一刻,毛骧仿佛看到了锦衣卫未来的生机。

以往前朝做脏事的,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而如今。

虽然锦衣卫依旧做着一些特殊事务,但似乎并非如从前那般毫无转机。

这生机说来就来。

毛骧顿时面露大喜,真心实意地将这份恩情记在了陆羽身上。

……

而在各大省份内!

山东,衍圣公府所在之处。

早已退隐的孔希学虽面容老态龙钟,但眉目间精神抖擞。

北孔一脉,在朱天子以及陆羽等当世大儒的影响下,如今虽仍由孔氏占据天下,但北孔一脉的影响力已远不如从前。

再加上南孔一脉的孔立坊担任旱情监察使,南孔一脉有抬头之势,北孔一脉也就更不敢与皇家作对。

外界的消息传入这清幽的小院,一同到来的还有当代衍圣公孔讷。

孔讷上前,拿起一条毯子披在父亲身上。

如今新旧之分、举报热潮,与《大明日报》的报道环环相扣。

孔希学缓缓起身,感慨道:“如今春雨初下,可那些世家豪族的心,却像三九严寒般炽热躁动。”

他嘴角扯出一丝苦笑,面容间却又流露出不少释然。

“陆羽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恐怕世间仅有这一人。

世家豪族遇上他,就如同蚍蜉撼树,毫无反击之力。

我把北孔一脉交到你手上。

作为父亲,我很安心。”

孔希学将自己在这清幽小院的感悟一一道来。

人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