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437章 大明朝,又缺钱了!

第437章 大明朝,又缺钱了!

陆羽之前推行的大明新政,在缓解诸多社会矛盾方面成效显著,甚至还开辟了不少财源。

可推行大明新政以及维持其后续影响力,还有在乡野之间设立官吏并下发俸禄,以及其中的损耗,每一步都需要花钱。

一县一乡的花费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遍及整个大明天下,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大海,最终形成的数字让朱元璋都感到震惊。

单单“皇权下乡”这一项大明新政,就耗费了数十万两白银。

虽然它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商业中的宗族律法以及不少纠纷祸事,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一定增长,税收也有所提高。

但这显然是一项长期的财政投入,并非一时就能见到显著成效。

朱元璋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书册中记载的白银数目虽有出入,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数字还算合理。

他又找出一本书册。

这次的大明新政涉及,此前解决胡惟庸案以及江西等地的事后抚恤。

虽然查抄了不少大官和地方豪族,收获颇丰,但事后的修建费用同样不少。

“他娘的!”

朱元璋又找出一本书册,看了一番后忍不住爆了句粗口,尽显天子本色,“大明军校的开支这么大,改革军制还有卫所怎么每月都要数万两白银?”

朱元璋越看越心惊,再看向面前的徐铎,越发觉得这位官员着实不易。

一时间,朱元璋有些尴尬,拉不下脸来,轻咳了几声,握拳缓缓说道:“你这尚书做得不错。”

徐铎如蒙大赦,直起腰重新站到一旁。

他可不敢奢求朱元璋承认错误,只想着能多活几天。

“去年查看国库时还有数千万两白银,就算有进项,可这一进一出,到如今国库只剩下数十万两白银,似乎也能说得通。”

朱元璋重回原位,捏着太阳穴,脑袋一阵疼痛,嘴里不禁喃喃道:“大明新政这么花钱的吗?”

朱元璋睁开眼,环顾四周。

看着这兴建起来的皇宫,又眺望远处偌大的洛阳新都。

刚才查阅的诸多册子中,这里面的花费同样不少。

监督修建一事本就至关重要,若出现差错,在史书上他这个天子恐怕就会落下“大兴土木,好大喜功”的罪名。

而能在新建洛阳新都后,做到朝堂、社稷、百姓、民间都无大的怨言,已是极为难得。

如今国库还能勉强支撑,也算是不错了。

“内库?”

朱元璋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

云奇早已做好准备,见陛下目光投来,心中一动,面色如常地靠上前去,拿出刚才备好的册子,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

“云奇越来越长进了,不愧是跟在咱身边这么久。”

朱元璋面露笑意,翻开册子,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国库只剩下数十万两白银。

而他的朱家内库却还有足足两千七百三十八万两白银。

原本内库的数目更多,不过其中的大头已经分给了那些被分封到海外疆土的朱家子孙。

这些朱家子弟就藩之时,除了带走一众军队,也得到了他这个父亲满满的关爱。

反正朱家内库当时钱财充裕,朱元璋大手一挥,便给了不少。

而且有了大明新政的收益后,朱元璋基本都将其归入了内库。

相比之下,国库的钱财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到了这一步。

朱元璋才真正意识到,方才确实错怪了这位户部尚书大人。

就在这时,徐铎见朱元璋面色缓和,脸色由阴转晴,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从刚才站着的角落迈步走出。

开口道:“陛下,国库这边……”

朱元璋一听,还以为眼前这位已过四十、看似老实的老臣,竟打起了他朱家内库的主意,立刻瞪大眼睛。

那目光仿佛在看杀父仇人一般,厉声道:“国库的事,你们做臣子的自己想办法解决,咱的内库不可能给你们添银,想都别想!”

朱元璋一发话。

徐铎即便有再多想法,也只能默默退了回去。

什么“天下是陛下您的天下,江山是您家的江山”这类话,用来绑架后世的君王天子或许有用,但对朱元璋可不管用。

在朱元璋面前,脑袋挂在脖子上久了,想要活得长些,老老实实才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老臣就先行退下了。”

徐铎缩了缩脖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元璋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