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移,小风收到李结合的信越来越少,她心中的担忧也越来越深。她不知道李结合在水患地区的情况如何,是否安全。但她相信李结合,相信他一定在努力工作,为百姓谋福利。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担心,小风更加投入地到学堂的事务中。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述李结合的故事,鼓励他们要像李结合一样,做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人。孩子们对李结合充满了敬佩,也对小风十分亲近。
在夜晚,小风常常会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明月,默默地为李结合祈祷。她希望李结合能够平安归来,他们能够早日团聚。她相信,无论距离多远,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
第 63 节:当地百姓感恩
经过李结合和百姓们的共同努力,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曾经肆虐的洪水变得温顺,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农田里重新种上了庄稼,村庄里又响起了欢声笑语。
当地百姓对李结合感恩戴德,他们将李结合视为救星。为了表达对李结合的感激之情,百姓们自发地为他立了一座功德碑。碑上刻满了李结合治理水患的事迹,以及百姓们对他的赞美之词。
在功德碑落成的那一天,整个地区的百姓都聚集在一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邀请李结合参加,李结合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百姓们真诚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能够为百姓带来幸福的生活,是他最大的心愿。
李结合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全国,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好官。许多地方的官员纷纷前来学习他的治水经验,李结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分享给他们。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地方摆脱水患的困扰,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第 64 节:新的危机
李结合的成功引起了一些权臣的嫉妒。这些权臣在朝堂上一直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他们担心李结合的崛起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于是,他们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李结合在治理水患过程中贪污受贿,树立自己的威望,有谋反之心。
皇帝一向对谋反之事极为敏感,听到这些谗言后,心中起了疑虑。他决定对李结合进行调查,派了一名亲信大臣前往水患地区。这位大臣与那些权臣相互勾结,早已定下了陷害李结合的计划。
李结合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无所知,他还在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当调查大臣到达时,李结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详细介绍了水患治理的情况。然而,这位大臣却对李结合的工作百般挑剔,故意寻找漏洞,试图坐实李结合的罪名。
第 65 节:小风的担忧
小风在平安村听到了关于李结合被调查的消息,心急如焚。她深知李结合的为人,他一心为公,绝不可能做出贪污受贿、谋反之事。她知道,李结合一定是被人陷害了。
小风决定前往京城,为李结合奔走呼告,希望能为他洗清冤屈。她告别了平安村的乡亲们,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每走一步,她心中的担忧就增加一分。
在旅途中,小风遇到了许多困难。道路崎岖难行,她的鞋子磨破了,双脚也磨出了水泡。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李结合。她想象着李结合在京城可能面临的困境,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焦急。她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还李结合一个清白。
第 66 节:京城之行
小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这座繁华的都城,在她眼中却透着一股压抑与陌生。街头巷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可她无心欣赏这热闹景象,满心都是对李结合的担忧。
她四处打听李结合的消息,然而,京城之大,想要找到确切信息谈何容易。她先去了官府衙门,可门口的衙役对她这个乡下女子态度冷漠,根本不愿透露半点消息。小风无奈,只能在附近徘徊,试图从过往行人的只言片语中获取线索。
在一家小茶馆外,她听到几个茶客谈论起李结合的案子,说是证据确凿,李结合恐怕在劫难逃。小风心中一紧,冲进去便向他们询问详情。那些人见她衣衫朴素,言辞急切,不仅没有告诉她有用的信息,反而嘲笑她多管闲事。
小风没有气馁,她又前往李结合在京城的住处,却发现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