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太后为了能够稳妥地坐上皇后之位,她服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所谓生子秘方。/小_税!宅` /冕,费.岳-读-
那秘方,是她让上官家寻找的。原本这件事该是上官家的老夫人去做,可老夫人因着得了骨疾,无法行走,许多事也是有心无力,这件事便落在了上官华蕤的母亲头上。”
上官华蕤的母亲?!
想起上官华蕤对自己母亲之死真相的探寻,想起她和太后的反目成仇,崔令窈也依稀猜到了些什么。
“上官夫人也是望族出身,便托付母家找寻,总算寻了一个民间偏方。只是,她在将方子交给太后时也曾叮嘱过。欲速则不达,这方子并非立竿见影的神方,需得调养上至少一年,期间一定要按方按量服用,将身子调养到最好的状态,方才能够一举得男。
当时太后一口应下。她那时候并不算太急迫,宫中几个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妃嫔,当时都同她一般没有身孕。她完全有时间可以慢慢调养。
但偏偏,她开始服用这方子的第一个月,宫中诊出了三位有孕的妃嫔。且各个都身居高位,各个都能对其构成威胁。”
“这也实在是太巧了。”
崔令窈感叹道。.天.禧·晓′税+旺- *无?错`内!容!
先帝虽然子嗣不算稀薄,但一个月宫中三位妃嫔有孕,这还着实罕见。
而这,应当让原本不疾不徐的太后也彻底心生焦躁了。
尤其是,她对皇后之位还有许多期望。
“所以,她急了,当时的德妃也有了身孕,她们二人家世旗鼓相当,谁先一步生下皇子,谁更进一步的可能便会更大。
她不顾上官夫人的提醒,私自将那药方的剂量私自加重了,尽管她曾悄悄问过信任的太医,药方里所用的药材便是加重剂量,按照常理来说应当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可秘方之所以是秘方,就在于其中的剂量搭配。同样的药材,在有些人手中平平无奇,在有些人的妙手下却会有着无尽可能。况且,太医当时的话说得也没错。这药方的确不会对她的身体造成损伤,可对孩子,便不一定了。
不知是这私改的药方有效,还是的确是子嗣运气来了,两个多月后,她也有了身孕。可是,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德妃腹中之子据说被太医断定是个男胎,而她腹中的孩子,拖到了四个多月之时,心腹太医却是一直无法断定腹中之子的男女,在其威逼下,也只能隐晦提醒,说极有可能是个女儿。”
不按叮嘱用药。
崔令窈轻叹一口气。^墈¢书·屋+ ?更?芯?醉*哙?
她已经能够想象,必定是因为药方的更改,导致太后好不容易怀上的那个孩子出了问题。
药方哪里是能够随意更改的!
一点点变动,便能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而那个出了问题的孩子,只存在于传闻中的宝儿,让太后将所有怨恨都发泄到了上官夫人的身上,更导致了后来她对上官夫人的出手,进而让如今的上官家分崩离析,让上官华蕤深恨太后,让奉国公左右为难。
只是,上官夫人做错了什么呢?
她只是替行动不便的婆母办事,出钱出力出了人脉,寻来的方子也的确是有效的,不然太后也不会在那之后又平安生产下了信王,破了之前数年不孕的魔咒。
她也确确实实叮嘱了太后,一定要按方服用,绝不可心急。
但最终,却是她承担了来自太后的报复。
“为了压过其他有孕妃嫔,也为了给自己增添足够的筹码,在得知腹中之子可能为公主时,她便生了一个主意。她想制造一场龙凤呈祥的祥瑞之兆。”
大昱皇室,可从未有过龙凤双胎。
这在寻常人家都是件好事,放在皇室,更是大大的吉兆。
“那陛下,您的生母……”
那裴玠, 就绝不可能是太后的儿子。
只是,太后是如何在宫里操纵出了这样一场大戏呢?
“早在太后尚未有孕之时,她便有了忧患之心,生怕诞下是个公主,无法达成她的目的。所以,她选了一个清秀乖巧的宫女,让其按方调养,又在有孕后父皇前去她宫中探望时,用了一些加了助兴之物的熏香,促成了一场好事。
而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她又做出了一副被这幅场景刺激到差点儿小产的模样。父皇自然也不会将这一切怪责到她头上,那熏香也被认定为是宫女想要攀龙附凤的故意算计。毕竟,她在太后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