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牟田口这老狗学精了!”
廖在后方指挥所看着战报,脸色铁青。`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他抓起步话机:“呼叫‘飞虎’!坐标112,310!日军‘象鼻岭’核心堡垒群!给老子用凝固汽油弹烧!把狗日的耗子从洞里熏出来!”
很快,天空传来引擎的轰鸣。
陈纳德的P-51“野马”机群俯冲而下,机翼下挂载的凝固汽油弹如同地狱的火雨,精准地覆盖了“象鼻岭”日军阵地。
粘稠的火焰猛烈燃烧,吞噬着工事、武器和来不及躲避的日军士兵,凄厉的惨嚎声连江对岸都能听到。守军火力瞬间减弱。
“步兵!上!”
孙抓住时机,命令步兵在坦克和迫击炮掩护下发起强攻。
士兵们踏着焦黑的土地和燃烧的残骸,与残存的日军展开了血腥的逐屋争夺。
刺刀见红,手榴弹在狭小的空间内爆响,每前进一步都洒满鲜血。
东路,腊戍方向。
卫的部队主力第200师、第88军、第93军,如同一柄沉重的战锤,狠狠砸向日军第56师团松山祐三中将把守的腊戍要塞。
这里是滇缅公路的咽喉,日军经营多年,碉堡林立,雷区密布。.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
陈铁山的88军负责主攻城北制高点“老东坡”。
他亲自督战,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采用“波浪式”冲锋,一浪接一浪,不计伤亡地冲击日军坚固的混凝土碉堡群。
日军凭借地利和坚固工事,用九二式重机枪和掷弹筒疯狂扫射,冲锋的士兵如同割麦般倒下,山坡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给老子炸!用炸药包!用火焰喷射器!把狗日的碉堡给老子端了!”
陈铁山看着伤亡数字,心如刀绞,眼中凶光爆射。
敢死队员们身背沉重的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如同扑火的飞蛾,冲向喷吐火舌的日军碉堡。
剧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火焰不断在山坡上腾起,每一次都伴随着生命的消逝。
楚云飞的93军则负责切断腊戍通往曼德勒的公路线。
他们在公路两侧的丛林和丘陵地带,与日军第56师团的机动部队展开了激烈的运动战和伏击战。
楚云飞用兵如鬼魅,充分利用地形,设置口袋阵,用迫击炮和重机枪伏击日军的运输车队和增援分队,有效迟滞了日军向腊戍核心区的增援速度。′d,a~w+e/n¢x?u/e¨b/o`o!k-._c·o′m*
西路,亲敦江流域。
按照蒙巴顿的南下战略,由英印军第17步兵师为主力,配属部分远征军支援部队,负责渡过暴涨的亲敦江,向缅甸中部重镇卡里瓦进攻,威胁日军在曼德勒的侧翼,并策应中路主力。
英印第17师师长柯蒂斯少将,一位典型的英伦绅士,戴着单片眼镜,举止优雅,却对热带丛林战争和麾下主要由印度、廓尔喀士兵组成的部队缺乏足够的掌控力与理解。
部队在雨季暴涨、水流湍急的亲敦江前进展缓慢,工兵架设浮桥屡次被洪水冲毁,士气低落。
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敏锐地抓住了西路这个看似薄弱的环节。
他深知英印军内部民族成分复杂,印度籍士兵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
他启用了秘密武器——由投日的印度民族主义者钱德拉·鲍斯领导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武装力量“印度国民军”,并派出精锐的日军第31师团一部进行配合。
“命令第31师团‘樱花’特遣队!配合印度国民军第1师‘甘地旅’,利用熟悉地形和语言的优势,渗透至英印军后方!
散布谣言!策动印度籍士兵倒戈!目标:在英印军渡江作战最关键时刻,制造大规模混乱与哗变!彻底击溃其战斗意志!”河边正三的命令阴狠毒辣。
战斗在英印军强渡亲敦江最吃紧的时刻爆发。
当英印军第17师前锋旅,以廓尔喀营和印度阿萨姆步枪营为主,在付出巨大代价,刚刚在卡里瓦下游建立了一个脆弱的桥头堡时,灾难降临了。
先是后方运输线遭到小股“印度国民军”和日军特工的频繁袭击,补给车队被劫,通讯线路被切断。
接着,针对印度籍士兵的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军营中蔓延开来:
“英国人要把我们当炮灰填江!”
“日军承诺,倒戈者将获得自由和土地!”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