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联队轮流上阵,每个联队打一天。
每次投入一个中队,与八路军拼消耗;
等到将八路军的火力点和工事全部摧毁后,再发起总攻,一举突破飞凤岭,你意下如何?”
久保田大佐表示赞同,打阵地战没有捷径可走,一旦遇到战斗意志坚韧的守军,就得慢慢的磨。
能当上鬼子大佐联队长的都不是善茬,他们只是狂妄,并非菜。
根据两个老鬼子的约定,村上联队率先发起进攻,久保田联队为其掠阵。
为了拔掉八路军的机枪火力点,鬼子将所有的步兵炮分开使用;
用步兵冲锋引出守军火力,步兵炮在800至1000米的距离定点清除,打一炮换一个地方。
鬼子的战术调整很快就取得了效果,前沿阵地连续被鬼子的步兵炮端掉了两个火力点,伤亡了数名机枪手。
守备二连长也发现了鬼子的猫腻,但他没有太好的办法去应对,他们的轻火力根本够不着鬼子的步兵炮,只能把希望放在机炮排身上。
鬼子的战术很简单,用重机枪在远处压制守军火力,掩护步兵中队发起进攻,不断冲击守军防线;
守排一连、二连的同志只能应战,快靠步枪是挡不住鬼子的进攻的,只能动用轻机枪。
虽然守军的轻机枪都藏在山体坑道内,但鬼子的步兵炮是专门用来打碉堡的;
连碉堡都是一打一个准,更何况是坑道掩体。
九二步兵炮的精准度很高,特别是在800至1000米的距离,一个训练有素的炮手,两、三炮就能击中一个火力点。
鬼子的意图二连长看得很明白,在和一连长商量过后,他们也决定改变战术;
机枪火力点轻易不开火,除非步枪手挡不住鬼子的进攻。
为了能压制住鬼子,他们只能采用狙击战术,用大量的神枪手去杀伤鬼子,增加防守的强度。
经过前几轮攻防战,一连、二连的伤亡也很大,两个连加起来己接近百人,大部分都被鬼子的炮火杀伤的。
好在这些人大部分是伤员,重伤员全部送进了坑道内,经过卫生员的急救,暂时都保住了生命;
而轻伤员包扎好后又投入了战斗,绝对损失大约在50人。
也就是说前沿阵地还能够战斗的同志尚有340多人,机枪消耗最大,还剩下8挺,掷弹筒11具;
这兵力和火力是超过鬼子一个中队的,暂时压力不大。
但随着伤亡的日益增大,最多一两天时间,他们就应付不了一个中队的进攻了。
鬼子越打越精,全部趴在八十至百米的距离与守军对射;
这个距离守军的手雷发挥不了作用,步枪对射根本打不过鬼子,就算有地形优势,守军也占不到太大的便宜。
双方的交换比己经降到了2比1以下,而鬼子的兵力优势明显,就按2比1拼消耗,用不了两天,守军也要被消耗完。
这就是鬼子新战术的厉害之处,随着守军火力减弱,双方的交换比只会无限拉近,甚至大于鬼子。
好在守军指挥员也发现了鬼子的阴谋,改变了战术;
只要鬼子不动,守军也不动,你不推进,我就不开火,只让神射手和掷弹筒去消灭冒头的鬼子。
战斗的激烈程度瞬间就降了下去,鬼子突然发现,守军没怎么理他们了;
这个主动权掌握在守军手中,他们躲在战壕内,鬼子根本打不着。
很快鬼子指挥官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只得下令往前推进,但还是试探性的,只派一部分步枪手缓慢地往前拱,引诱八路军开火。
这个时候狙击分队就发挥作用了,他们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实施精确射击,掷弹筒组偶尔偷袭一下,时不时的弄死几个鬼子。
这下轮到鬼子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