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仁杰识破刺客苦肉计,
> 反借其口传递假情报。^y¢e`x,i?a′k-e·.?c!o^m¨
> 御前会议风云突变,
> 主和派阴谋败露,
> 影先生却仍在暗处冷笑。
---残月如钩,斜挂西天,将最后一点清冷银辉吝啬地洒在狄府书房的窗棂上。书案上,一盏孤灯摇曳,将狄仁杰端坐的身影长长地投在堆满卷宗的书架上。他手中并非卷宗,而是那枚从假刺客尸身上取下的、毫不起眼的灰色小石子,指尖反复摩挲着粗糙的表面,目光穿透灯影,沉入无边无际的黑暗思绪之海。第十三章那场精心策划的“刺杀风波”,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尚未平息,水底真正的暗流却己开始涌动。表面的线索指向主战派元老裴行俭,一个激进的爱国者,一个绝不畏惧流血的军人,但裴行俭的刀锋,只会指向外敌。“苦肉计…” 这三个字在他心中无声翻滚,带着铁锈般的腥气。以自戕为代价,只为留下指向裴行俭的“铁证”?这代价太沉,目的太浅。若只为陷害裴行俭,何需如此惨烈?除非…这“证物”并非终点,而是一支引路的箭,一支射向更深处旋涡的箭!它要诱使朝廷,诱使他狄仁杰,对主战派挥下屠刀,令朝堂彻底失衡!寒意,比窗外的夜风更刺骨,悄然爬上他的脊背。真正的毒牙,深藏于主和派的阴影之中。
“大人!” 急促的脚步声踏碎沉寂,元芳一身风尘,挟裹着夜露的寒气撞入书房,语气凝重如铁,“人带来了!”
两个千牛卫架着一名黑衣人紧随而入。那人身形踉跄,左肩一片深色濡湿正缓缓蔓延,浓重的血腥味瞬间充斥了整个房间。他低垂着头,散乱的发丝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紧抿的、毫无血色的嘴唇和紧绷的下颌线条。他被粗暴地按跪在地,身体因剧痛和寒冷微微颤抖。
狄仁杰的目光,锐利如解剖的柳叶刀,精准地落在那人肩头的伤口上——一道斜向下的锐器割裂伤,皮肉狰狞外翻。他缓缓起身,踱至那人面前,并未急于发问,只是沉默地审视着,无形的压力如同千斤巨石,沉甸甸地压向跪地之人。书房里只剩下灯花偶尔爆裂的轻微噼啪声和受伤者压抑不住的粗重喘息。
“抬起头来。” 狄仁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首抵灵魂深处。
黑衣人身体猛地一颤,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打。他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抗拒,抬起了脸。一张年轻却因失血和痛苦而扭曲的脸庞暴露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眼神涣散,但接触到狄仁杰目光的刹那,一种狂野的、被逼至绝境的困兽般的凶戾瞬间点燃了他整个瞳孔!
“狗官!” 一声嘶哑的咆哮从他喉咙深处迸发出来,带着血沫的飞溅,打破了死寂。他猛地挣扎,试图扑起,却被身后的千牛卫死死按住,肩头的伤口因剧烈动作再度涌出鲜血,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瞪着狄仁杰,那目光仿佛淬了毒的匕首,“昏君无道!奸佞当朝!裴大将军忠肝义胆,一心为国,尔等却沆瀣一气,只知苟安求和,残害忠良!我恨!恨不能杀尽尔等误国之徒!”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的血块,充满了刻骨的怨毒和一种近乎绝望的狂热。
元芳眉头紧锁,手己按上腰间的链子刀,警惕地盯着这状若疯虎的刺客。狄仁杰却依旧平静,他微微俯身,离那张因愤怒和痛苦而极度扭曲的脸更近了些,目光锐利地捕捉着对方眼神中每一丝细微的变化。那愤怒,炽热得如同燃烧的炭火,却总在最深处,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并非本能的僵硬——仿佛一个极好的伶人,在投入角色时仍有一瞬间的出戏。狄仁杰的视线随即下移,扫过刺客肩头的伤。创口边缘整齐,入肉颇深,斜向下的角度…他心中默念:若真是情急之下自戕以证“苦肉”,右手持刀,伤口走向应更趋平首或由下向上挑,而非如此利落斜下。此伤,更像是他人从侧面冷静挥刀所致!
他的目光如同最细密的筛子,继续无声地过滤着刺客身上的每一处细节:染血的夜行衣肩部,布料被利刃割开,创口周围的布缘微微内卷,这是被极锋利刀刃瞬间切开、受力点集中的典型特征。而若是由自己持刀刺入再横向割开以扩大伤口,布料边缘应更显毛糙撕裂,受力痕迹也会分散。更关键的是,创口下方紧挨着的一小片衣襟上,竟意外地沾染了几点极其细微、颜色略深的陈旧血渍——并非来自他肩头此刻正汹涌的新鲜血液。这几点血渍的位置,正处在肩臂活动时布料自然摩擦叠压之处,若非刻意寻找,极易忽略。狄仁杰的心猛地一沉:这绝非一个刚刚受伤、血如泉涌之人能从容制造出的污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