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和珅:二号人物 > 第32章完结

第32章完结

从特务组织到“国务院”

和珅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升迁,官位不断变化。\鸿?特?晓·税?枉\ ·埂¨歆¢最?全`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25岁,和珅的官职是御前侍卫(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安全部的官员、国家领导人的贴身保镖),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北京军区副司令)。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26岁,授户部侍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财政部副部长)。户部是政府的行政中枢,掌管全国“地政”、“版籍”,赋税课征,俸饷发放,仓库收支等事。按各省分成十四个清吏司,除分别审核该省地丁钱粮及某些税课外,还兼管其他有关财政事务。此外,户部还设有专管八旗官兵俸饷、赏恤、户籍档册的八旗俸饷处;发放本部饭食、军机处、兵部、刑部等机构饭费银的饭银处;掌管纳捐事务的纳捐房;督理宝泉局铸钱的钱法堂;又设立银库、缎匹库、颜料库和仓场衙门(管理储京和储放通州漕粮的场所)。?求-书¨帮~ \冕.肺+粤~渎`户部的最高首领是户部尚书,一人,为从一品;其次是户部侍郎,共二人,为正二品。

同年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防部长)。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官员。军机处,始设于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它的全称叫作“办理军机事务处”,设立于紫禁城内接近内廷的隆宗门里,是整个大清王朝最为关键的政治中枢机构。

军机处的出现,与雍正皇帝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分子用兵有关。乾隆中期,西北地区的叛乱被彻底平定,军机处本来应该予以取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军机处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是权势越来越重,逐渐成为国家最高的中枢机构。

关于军机处的机构本身和特点,有人曾把它归结为“简、速、密”三字,应该说,这是很贴切的。

先说“简”,就是人员少、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大臣由大学士和各部院尚书、侍郎中选任,属差遣官,故称“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私下习呼“大军机”,也有尊之为“枢臣”的。!精\武-小!说*王~ ′首?发\初进者加“学习”二字,称职后才奉旨实授。军机大臣的人数一般是3~8人,也有比这稍多或更少的。他们虽有领班大臣和一般大臣的区别,但没有统属和被统属关系。军机章京的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司员”或“军机司员上行走”,是大臣的僚属,俗称“小军机”,嘉庆时确定员额32人,分满、汉两班,每班8人,日值两班,设领班达拉密以便统率。章京的人选多来自内阁及各部院一般官员,亦系差遣职。如此算来,整个机构至多不过三四十人,且“有官而无吏”。由于他们均属皇帝从中央各衙门特别选进的,故多为亲信干练之辈,如不称职,可随时罢职回到原来衙门,省去了官场中许多拖泥带水之事。至于机构,它始终不算正式衙门,其值房只称“军机堂”,实际上乃是皇帝辖下的秘书班子,这与外朝内阁作为正式的政府部门相比,工作起来显然要方便亲近多了。

其次是“速”,即办事效率高。按照内阁规制,皇帝颁发诏旨和大臣有事题奏,都得经过多重衙门,辗转交送,前后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由大臣和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则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也叫“字寄”)制度,由军机处司员根据情由的轻重缓急,或采用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百里、五百里,甚至还有六百里加快的,交兵部发出,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最后就是“密”。军机处设于接邻内廷的隆宗门里,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又严禁外官擅入值房。嘉庆时还派御史就近进行监视。军机大臣和章京们为避免嫌疑,平时尽量少与督抚等外吏或部院官交往应酬。他们入值时,大臣得随时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