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发布安民告示,提出了起义宗旨是“保农业”﹑“安民心”,并申明军纪。林爽文亲自率军南下功克诸罗,又攻台湾府城(今台湾台南市),受阻退回。不久诸罗为清总兵柴大纪夺回,旋为起义军长期围困。
由于林爽文起义军旗帜鲜明,纪律严明,深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到之处,群众纷纷加入起义军,造成很大声势。这时,庄大田在南路响应林爽文起义,攻克凤山(今台湾高雄)县城,并转战南路之南潭﹑中洲﹑大目降﹑埠头﹑茑松等地。
起义军攻下彰化后,开始建立“军﹑政﹑会”合一的政权组织,推林爽文为大盟主,定年号为“天运”,第二年又改为“顺天”,以原彰化县署为盟主府(后迁大里杙)。顺天政权的领导者大多是农民和城镇贫民。此后,起义军陆续镇压了多名贪官污吏,并没收了一些地主的土地,给参加起义群众耕种,规定向顺天政府交纳米粮,山田按一九抽收,水田按二八抽收。顺天政权提出了“保农业”的政策,派专人管理“开沟放水灌田”。使农业丰收,米价下跌,在大里杙﹑水沙连等地,米每石仅八百钱,而在清政府控制的鹿港,米每石达三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