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访问了耶路撒冷,她写道:耶路撒冷是个“衰败的、荒芜的、凄凉的”的地方,“这个曾是尘世欢乐来源的城市,如今没有一处遗迹留存”。
蒙蒂菲奥里夫妇是新一代首批有影响力的、令人尊敬的欧洲犹太人,他们决定帮助耶路撒冷那些蒙昧落后的同胞。虽然受到了耶路撒冷总督的款待,但是他们却在城里和一个以前从事奴隶贸易的摩洛哥人住在一起,他们的慈善工作以修复伯利恒附近的拉结墓拉开了序幕。拉结墓是继耶路撒冷的圣殿、希伯伦的犹太长老墓之后的犹太教第三大圣堂。不过,和其他两个地方一样,伯利恒同样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蒙蒂菲奥里夫妇没有孩子,而据说拉结墓可以帮助妇女怀孕。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差不多就像欢迎弥赛亚降临”一样来欢迎他们,但是却恳求他们不要给予得太多,因为他们走后,土耳其人会以征收更高税款的方式来摧残他们。
摩西·蒙蒂菲奥里是以一个出生在意大利的白手起家的英国绅士、国际财阀、内森·罗斯柴尔德(Nathaniel Rothschild)连襟的身份来到耶路撒冷的,他并不特别笃信宗教。然而,这次耶路撒冷之行却改变了他的生活。离开时,他成了一个重生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晚他一直在祈祷。对他来说,耶路撒冷只是“我们祖先的城市,是我们渴望的地方,是我们旅程最后的终点”。他相信,每个犹太人都有义务来此朝拜,他说:“我谦卑地向我祖先的上帝祷告,从今以后我将会变得更加正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好的犹太人。”[4]他曾多次重返耶路撒冷,从那以后,他努力将一个英国贵族的生活和一个传统犹太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