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现在多国军事集团的首领国。春秋轮流坐庄的号称"五霸",而史家们数来数去,发现前后并不止五个,他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春秋》载,二百四十二年间,诸侯朝聘齐、晋、楚者共三十三次,朝周仅有三次。可见霸主的实际地位,高于周室远矣。话说回来,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都不能算真正的"中央",好几年才朝聘一次,到的人又稀稀拉拉不全,想不去的还不去,比联合国会议都不如。如秦穆公,借口"辟远",便"不与中国会盟"。(《史记·齐太公世家》)后来他自己当霸主,却不怕别国"辟远"了。
霸主的形式,在春秋战国结束后,还曾或隐或现地存在过。如秦朝覆灭后,楚霸王项羽;东汉末年,各路豪强争霸中原。项羽新推翻暴秦,欲恢复先秦时分封各国并存的制度,却只愿当霸王,不愿做"天子",就是怕当上天子反而无国,成为诸侯各国的傀儡。曹操大权总揽,统一北方,却只愿做魏王,不愿做皇帝,收到各方送来的劝进书,他说:"你们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哇!"曹丕篡汉是220年,但史家眼里的"三国"往往从赤壁之战算起,因为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完成,所谓大汉帝国,早坠落为一个玩弄于诸侯股掌、"放在火上烤"的小小汉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