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打工、漂泊巴黎十年还说不好法语、在华人区里混生活的同胞。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象鲁迅剖析阿Q那样去剖析某个人物,如果这样,就不能叫欺凌弱者。读下去才知道,他是在和那位弱者“暗暗较劲”:“用背景给演员加分,把自我价值的暗暗竞胜,延伸成一场关于居住地斤斤计较的评比活动,毕竟没有多少意思。”
当然,以韩少功的修养、地位,我不相信他会主动去跟一个弱者较劲。可能是弱者不知天高地厚,跟他有过一番“暗暗竞胜”,比方“居住地的评分活动”呀什么的。不管谁跟谁较劲,反正是较上了。韩少功文章中的嘲笑,于是就带有比阔的味道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位弱者岂是他的对手。
“居住地的评分活动”没什么意思,拿什么来确定“自我价值”呢?本来很简单,作家嘛,拿你的文章就行了。但中国恐怕还不行,还得物化一下,以便直观的度量。这物化不一定是汽车房子(比不过大款)、护照签证(比不过“绿卡小本本”)、级别权势(比不过大官),而是在综合了这一切之后,他的社会声望。这是一个流落异乡的人最欠缺的,尤其文中那位“熟悉的陌生人”,看来他不会有车有房,更无级别,仅有一张绿卡可以自由进出国门,就这一点稍微“强”点,终于忍不住要拿他出来羞辱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