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庞大的订单,中国人的购买能力令英国朝野大为兴奋:6艘炮艇和3艘快艇,外带全套的人马,每艘炮艇配备舰长l人、军官2人、轮机手2人、炮手2人、水兵10人;每艘快艇则配备舰长1人、军官1人、轮机手3人、炮手4人、水兵30人。/k·s′j?x-s!w·.^c!o/m?这不仅能大大拉动英国军火行业的GDP,而且英军官兵到大英帝国之外再就业,将大大加强英国对中国的影响力。
这是大清国第一次国际大采购,也是恭亲王奕訢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拍板决定的最大一笔财政支出。吊诡的是,这样一桩动作极猛的改革举措,却出乎意料地没有遭到来自保守派的反对,没有喝彩,也没有反对,万马齐喑。在来势凶猛的太平天国面前,卫道士们终于学会了什么是顾全大局。
这是大清国在引进技术和人才方面的重大尝试,这样一支完全采购自“洋鬼子”的舰队,加入到“国有资产”的行列后,无疑将令大清中央更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当然主要还是国内敌对势力的挑战。此时,清政府另一个“引进- 消化- 吸收”的项目“洋枪队”(后更名为“常胜军”),正在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中发挥巨大作用,一支“水上洋枪队”无疑将令“对外开放”的伟大成果首先在对内战争中绽发怒放。.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
大清国的集权体制,在这种关键时刻体现了高效的制度优越性。中央迅速拍板,舔德立即(1862年2月24日)急电英国,通知李泰国,北京已经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为舰队支付第一期款项。
此时,李泰国已经与英国海军上校、著名的北极探险家阿思本进行了接触,邀请阿思本出任拟议中的舰队司令。采购开始紧张地进行,但此时,英国议会却开始杯葛这一受到政府支持的军火外援项目。
英国议会大辩论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及运动初期,英国对华政策的主流还是炮舰政策,对清政府以打压为主。但中国内战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令英国在华最为重要的商业利益受到严重的影响,他们这才看清了清政府在稳定中国局势方面的关键作用,遂开始调整政策,转而扶持清政府,同时在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过程中加紧渗透,力图将中国政权“英国化”,这成为英国政界有远见者们的共识。,微¨趣-晓·税¨ ~醉′薪\章\结_庚·薪,快?
这些人与目光短浅的传统炮舰政策的支持者,以及出于宗教或政治理想等各种原因而亲太平天国的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阿思本为中国“打工”的申请,令英国内部就中国政策的分歧公开化和表面化。1862年7月25日,英国下院会议辩论中,议员海亚提出,阿思本作为英国军官,究竟是否可以服务于“中国的叛乱方”或者“那个腐朽的王朝”?一旦处理不慎,这就完全可能将英国拖入一场预料之外的中国内战冲突之中。
议员塞克斯上校指出,英法军队协助中国官军“解放”宁波后,“解放者”们对这座城市造成的破坏远甚过太平军。当时在华的一些英文报纸对此也有报道:“(官军)于数小时内所破坏的较之叛军占领宁波的五个月内破坏的要多得多”(《中国邮报》);“再没有比联军从太平军手里夺取宁波的行动更荒谬、更无理、更不义的了。我们应该公正地把英国皇家兵舰丢乐德舰长的永垂不朽的可耻行为载于史册”(《香港日报>>)。一年多后的《泰晤士报》(1863年7月17日)也承认,毫无军纪的联军和中国官方雇佣的洋枪队在宁波进行了大规模破坏,遭到西方商人和中国官方的一致抱怨,不得不安排他们撤离。
塞克斯上校说,在上海,没有任何西方人受到太平军的威胁;相反,太平军总在不断寻求与西方人的友谊,然而西方人却主动协助官军参战,“我们对待太平天国的态度,就是狼对待羊的态度,不管羊是在河的上游还是下游喝水,结局都是一样的”。他认为欧洲雇佣军要从太平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