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绝版恭亲王 > 第32章完结

第32章完结

但这一设计遭到恭亲王反对。`卡^卡+晓-说-蛧· ~勉_费\岳′犊′他认为,中国的国旗必须是黄色,必须要有龙,龙必须在旗帜的上方,而且此前的中国官旗都是三角形的。李泰国最后综合了意见,新的军旗为绿底黄色“X”十字的长方形,中间是绘有蓝色龙的黄三角。

1863年2月13日,这面军旗在官方的《伦敦政报》上公布。这是中国第一面获得世界认可的军旗。

1864年l月9日,李泰国由上海起程,黯然返回并不熟悉的祖国英国。恭亲王虽然在政治原则上毫不妥协,但在经济上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补偿:多发了四个月薪水,另送了6000两银子,总计折合约14000多英镑,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的年薪才2300英镑。

经此事件,恭亲王为大清国今后任用洋干部设立了规矩,即一方面大胆起用,另一方而严格管理。从此,在遍地腐败的大清官场,洋干部以其专业、敬业、廉洁,在军事、财政、教育等领域建树颇丰,大大延缓了帝国的衰亡。当然,他们也被后世普遍看做一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看做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人证……

第十六章 谁家的走狗

【 这篇建议简直就是一篇檄文,几乎彻底否定了自从粉碎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八人帮”以来,大清国在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将矛头直指大清国的干部队伍,直指大清国自认为举世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1866年4月5日,一份特殊的中央文件用快马送往沿江沿海各省督抚。中央要求各省领导们,务必要对这三份文件认真研究,尽快回复,“共体时艰,勿泥成见”。

这三份文件,都来自英国人:

大清国的洋干部、担任总税务司的赫德撰写的《局外旁观论》;

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著名汉学家威妥玛撰写的《新议略论》;

英国公使阿礼国为提交《新议略论》而发出的一份外交照会。

这三份文件主题鲜明:为大清国的改革开放画圈圈。英国人尖锐地分析了大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后,督促大清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齐^盛\暁^说?枉¢ ,耕^辛,蕞?全?

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掺杂着捍卫主权和面子,席卷大清国的高级干部。

绵羊为何作乱

赫德的《局外旁观论》,其实在半年前就提交了(1865年11月6日)。1865年8月份,海关总税务司刚刚从上海搬到北京,正式厕身于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的行列。

这篇约4000字的建议书,是赫德以客卿的身份第一次向大清政府提交完整的建议,因此自称为“局外旁观”,以图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因为旁观,所以不必在乎大清官场的潜规则,话可以说透,甚至说绝。这篇建议简直就是一篇檄文,几乎彻底否定了自从粉碎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八人帮”以来,大清国在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将矛头直指大清国的干部队伍,直指大清国自认为举世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

赫德的指控包括: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律例本极允当,而用法多属因循。制度本极精详,而日久尽为虚器”。

官员腐败––“外省臣工,不能久于其任,以致尽职者少,营私者多。寄耳目于非人,而举劾未当;供贪婪于戚友,而民怨弗闻”。

官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在京大小臣工,名望公正者,苦于管辖甚多,分内职分,反无讲求之暇;部员任吏胥操权。以费之有无定准驳,使外官清廉者必被驳伤,如是而欲民生安业,岂可得耶”。

干部人事制度务虚不务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