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提议,经罗森堡签署,1944 年 6 月 14 日发布。规定在东方占领 区劫夺 4—5 万名 10—14 岁外国少年运往德国,分配到工业部门充当徒工, 或作为德军的辅助力量。*希特勒青年团曾参与劫夺行动。战后在纽伦堡审判 中,该行动计划作为纳粹的罪证之一。
干涉主义(Interventionism)大战期间美国国内与*孤立主义相对立的 一种社会思潮。包括国际主义、非孤立主义的各种论点,流派繁杂,但从维 护美国的利益出发,都认为美国不应该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持旁观态 度,主张援助那些遭受侵略的国家,为了保卫西方民主,必要时不借卷入全 面战争。在美国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国际性大工业公司和大银行中间有比 较多的支持者。《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亦持同样观点。其著名 团体有”怀特委员会、退伍军人团等。1941 年 12 月美国参战后,压倒了孤 立主义而居优势。
于学忠(1890—1964)中国将领。字孝侯。毅军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毕业。 曾任东北军军长、国民政府平津卫戍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第 一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3 年张学良被迫 下野出国后,任华北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五十一军军长,代张指挥大部分 东北军。后兼任天津市市长。1935 年投二级上将衔,旋调任陕甘边区“剿总” 司令官、甘肃省政府主席。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人民抗日 运动的影响,参与发动”西安事变,并在通电全国的八项爱国主张上签名。 后被撤职留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率部参 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1939 年 1 月任鲁苏战区息司令,后 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率部向鲁南敌后进发。1944 年 3 月调任军事参议院副 院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大陆解放前夕拒绝去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民革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