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总攻。次年 1 月 3 日侵占锦州,中国守军 3 万余人撤往关内,东北领土全部沦陷。
锦州中立区提案 1931 年 11 月 15 日中国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提交的 将锦州划为“中立区”的提案。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 东北大片土地,继而直逼重镇锦州。在美国的策动下,国民政府于 11 月 15 日向国联行政院主席法国外长白里安递交此提案,要求日军不进入锦州,中 国军队撤到山海关,在国联的监督下由英、美、法派兵进驻锦州。国民政府 这一卖国提案,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强烈反对,后被迫撤回。
魁北克协议 美国和英国关于合作制造原子弹的秘密协议,1943 年 8 月 19 日第一次*魁北克会议期间签订。对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英国原来起 步早于美国,但英国受财经力量限制,进展缓慢。1941 年美国建议两国共同 研制原子弹,以图利用英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翌年夏,罗斯福与丘吉 尔商定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集中在美国进行。1943 年 8 月的协议则进一步明 确了两国在研制原子弹方面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缔约的一方保证在任可时 候都不对缔约的另一方使用原子弹;只有在缔约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 将有关原子弹的情况告知第三方;双方成立统一的机构,共同领导原子弹的 研制和生产。该协议一直保密至 1954 年始公开。
魁北克会议 大战期间美、英首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的两次会议。 (1)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代号“象限”。1943 年 7 月 25 日墨索尼里倒台, 意大利投降在即,为了调整盟国战略以适应此形势,8 月 14—24 日罗斯福、 丘吉尔举行此会议。*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会。中国、加拿大政府代表参 加了有关会议。会上,英、美对实施*霸王行动计划争论激烈,英国继续主张 优先进军意大利和巴尔干。由于美国坚持,会议批准了霸王计划,并给予优 先地位,但实施日期推迟至 1944 年 5 月 1 日;决定对德国联合进行战略轰炸, 并拟定了向法国南部发动辅助性攻击的*铁砧计划;双方商定霸王行动由美国 将领指挥,而将地中海战区的最高指挥权交给英国将领;在意大利的军事行 动首先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继而占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最后对意大利北 部的德军继续施加压力。会议还讨论了远东问题,作出在对德战争胜利后一 年内击败日本的决议;批准了美军夺取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以便向日 本推进的作战计划;重申优先考虑在缅甸北部发动进攻以打通滇缅公路,而 对在孟加拉湾的作战留待今后研究,同时确认了已经成立的*东南亚盟军司令 部,任命英将蒙巴顿为最高司令。会议还签署了有关原子弹生产的*《魁北克 协议》。(2)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代号“八边形”。1944 年夏,纳粹德国 已处于苏军和盟军东西夹击之下,为适应此形势调整盟国战略,磋商击败德 国后的政策和对日作战问题,罗斯福、丘吉尔于 9 月 11—16 日举行此会议。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以及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等与 会。会议首先讨论了在西北欧、意大利和巴尔于的军事行动计划。决定西线 兵分两路进军德国;结束意大利战事后应向的里雅斯特和维也纳发动进攻, 以赶在苏军之前占领奥地利和巴尔干部分地区;命令英军两个旅进驻雅典以 阻止希腊游击队解放该市。会议其次讨论并通过了对日军事行动的协议,规 定:击败德国后的对日战争胜利期限为一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