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10)
工作必须经过领导来做,不是提意见的人去完成,而是经过领导去完成,所以提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仔细研究魏徵的建议书,他不仅是提意见的人,且是善于提意见的人。他把皇帝的作用、位置突出出来,希望通过皇帝来完成这件事。贞观后期有太子之争,魏王和太子的关系很紧张。皇帝很喜欢魏王,魏王经常打小报告,有一次说朝廷有些官员对亲王不礼貌不尊重,唐太宗大怒,召见满朝文武,说了许多狠话。一到这个时候,像房玄龄那些老臣就很紧张,马上给皇帝道歉,魏徵站起来说:“皇帝说话未见得都有道理,从古以来,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酿成大错,我敢保证在座的大臣没有谁敢不尊重亲王。隋朝亲王凌辱大臣,不是我们的榜样。大臣是国家的栋梁,应当尊重大臣,皇帝就很尊重大臣,为何亲王会这样认为呢?我们的皇帝是古往今来难得的,尊重大臣,发挥大臣的作用。亲王的说法没有根据。”他不是以完全批评的口吻。淑王妃的父亲犯了罪,王妃的哥哥在皇帝身边工作,是皇帝的保镖,说大臣羞辱他的父亲,魏徵说:“皇亲国戚背后有皇帝这样的大靠山,没有官员敢随随便便得罪他们,肯定是他们有错在先,大臣依法办事。!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我们的皇帝是古往今来难得的好皇帝,肯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的皇帝是第一位能够治理皇亲国戚的皇帝。”首先承认皇帝的地位,承认皇帝能做这件事,大臣做得对。你作为手下,看到问题所在,是调动领导的积极性去完成,而不是越过领导独立去完成。一味批评领导会破坏领导的情绪,进谏时这样的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
这样的事很多,在贞观时很重要的长孙皇后善于用表扬的方式批评唐太宗,让唐太宗高兴地接受她的批评意见。唐太宗有一次被魏徵抢白,回来发脾气,皇后换正装向皇帝表示祝贺,皇帝不明所以,皇后说:“特地向陛下表示祝贺,古人云,臣要是忠臣,君主必定是贤明的。魏徵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他是忠臣,你是贤明的。天下的百姓有了这样的好皇帝是他们的福分,有了这样的好皇帝,我表示祝贺,陛下是圣明的,是好皇帝。”她实际上是要批评唐太宗心胸太狭窄,听不得批评,但是用的是表扬的方式,寓批评于表扬,唐太宗才明白魏徵是忠臣的表现,魏徵的存在表明了他的贤能,立刻和言悦色起来,继续接受魏徵的建议。皇后的进谏方式也是“寓批评于表扬”。提意见能看到意见本身是水准,能够用合适的方式提出来也是水准,也要考虑作为下属,提意见的方式是否合适。′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
要讲的故事很多,我在中央电视台讲了20集,在这里很遗憾时间不够。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光临。
解说武则天(1)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1975年生,河北承德人,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隋唐史专业,师从荣新江教授;200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代表作《蒙曼说唐:武则天》、《蒙曼说唐:乱世红颜》等。
解说武则天
◆ 蒙 曼
武则天是个经历传奇、故事很多、性格丰富的人,我们怎么样记住这个人,这个人的存在对今天意味着什么,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又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我们讲武则天要讲她一生的大关节,是什么造就了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能突破的东西是什么,不能突破的东西又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了解这个人。
武则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给她两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武则天是插在大唐王朝身上的一根刺。大唐王朝280多年的历史,中间被武则天拦截了一下,有15年改唐为周,对李唐王朝来讲是个中断。第二个定位:武则天是大唐王朝开出的一朵盛世之花,我觉得武则天可以称为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可能有人不能同意我的观点,大唐王朝要找形象代言人怎么会找到武则天呢?唐太宗、唐玄宗放在哪里?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唐太宗、唐玄宗为何不能成为大唐盛世的代言人。
唐太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创造了“贞观之治”,他死后的一千多年人们都以他为楷模,称他为帝王的典范,他为什么不能做大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