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过一封自荐书,唐朝人要做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写一封自荐信,把自己推荐给市场推荐给官员。·薪.顽/夲~鰰¨栈+ ~庚^薪′蕞~全¢李白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一路东下漫游到现在的湖北省安陆市定居下来,结婚之后写给安陆市一位姓裴的市长自荐信--这就是《上安州裴长史书》,它对于我们研究李白的个性、思想非常重要,我们看这封自荐信就好像看见李白一样。大家最熟悉的是李白的诗,但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李白隐藏在诗的深处,而要把李白从诗的深处召唤出来,就要借助李白的文。这封自荐信写得非常有气魄:
唐诗的人生境界(3)
白……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E¨Z-暁.说+蛧/ -追?罪-薪′彰+劫*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奇门遁甲是成仙访道方面的书,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说李白是“诗仙”,写的诗超凡飘逸,这是李白的气质使然。李白气质的养成绝非偶然,四川是著名的青城派的发源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峨眉山是中国佛教重要的发源地,四川是各种宗教和神仙鬼气弥漫的地区。“五岁诵六甲”并不是李白一个人,大家都是“五岁诵六甲”,这样的书看得多了就飘飘然有凌云之志,最早说“凌云之志”是说有羽化登仙之志,五岁的孩子读这样的书长大,对一生的影响是非常了得的。“十岁观百家”,看完这些书,二十出头的李白明白一个道理,大丈夫要有四方之志。李白从小就以大鹏自诩,他在一生三个阶段写了三篇文章都以大鹏比喻自己,临去世的时候写了绝笔的《临终歌》,把自己比喻成飞到中途精疲力竭不得不落下翅膀飞落人间的一只大鹏,“四方之志”气魄很大,为了实现四方之志,腰间挎着宝剑,离开家乡向南一直走到洞庭湖,向东一直到东海边际(指扬州),扬州在唐朝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即经济中心,他在扬州待了不到一年花了三十多万元钱,这些钱都没花在自己身上,看见穷苦的读书人就给他点钱。-求\书+帮! ?已^发_布¨最+芯?彰¨結*李白在诗中说“千金散尽”,他为什么要给裴长史写这么一段自己的光辉事迹呢?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说李白有什么优点呢?“轻财好施”,视金钱如粪土,金钱在我手中像奴隶一样为我所驱使为我所服务,说明我讲义气,这是李白的第一个特点。当然花钱肯定比较大手大脚。李白能为别人花三十万元钱,有的学者就认为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带了一大笔钱,他的家族父亲很可能是大商人,最早的推测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这是李白的第一个优点。李白又给裴长史介绍了自己的第二个优点。李白的第二个优点是什么呢?他离开四川向南到洞庭湖,当时不是他一个人,他和他的朋友吴指南一起在洞庭湖,吴指南突然得暴病去世,李白身穿孝服痛哭“若像天伦”,好像死了亲人一样,眼泪哭干了血都哭出来了,路过的人听到他的哭声都非常伤心。那时洞庭湖还不是旅游景点是原始森林,他害怕老虎把朋友的尸体叼走,所以坚守不动,后来他把吴指南的尸体草草安葬,他的目的地是扬州。从扬州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