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雎》是两千多年前两性心灵对话之初开出的绚丽的花朵,有人说它是性启蒙之作又是爱情启蒙之作。.求¨书^帮\ \庚*歆.最,筷^
第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两性之间微妙复杂的感情,即我们所说的爱情的本质特征几乎都触及到并都表现出来了,如果你仔细读就会感觉到:
1.它写出了爱情缘于两性相悦,缘于异性之间的吸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小伙子看见雎鸠在沙滩上成双成对地行走,再回过头看见在河里采摘的美丽的姑娘,一下子心生好感,甚至有了求偶的愿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爱情本来就基于两性相悦,包含着原始的等待升华的性爱、欲望在里面,我们用不着回避,这种欲望是等待升华。这让我想起《少年维特之烦恼》扉页上的题词,前几句是“哪个青年不擅衷情,哪个少女不擅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3)
2.《关雎》写出了最真实最热烈的感情,爱情最怕的就是作假,搀假怎么能相爱呢?《关雎》表现出来的爱情是非常热烈的,这种感情是非常真挚的,所以才会唱“我看见她了,我日日夜夜都在想”。!6¢吆·墈+书!惘, ¢罪*鑫~彰·节?庚-芯·筷_
3.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对爱情不光是表现对异性的爱慕,不光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还表现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两千多年前社会条件不一样,不可能打电话写情书买鲜花,也不可能买房子买汽车买钻石,但写出了对对方的思念非常强烈,每天日日想夜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强调想念非常深非常强。需要讲的就是我们说爱不是单方面的赞美,在感情的取值上应当是同等的,虽然只是在用诗歌的形式初露心底,但透露了对爱情相互的理解,爱她就想娶她,娶她就想和她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关雎》的最后两章就讲的是我要“钟鼓迎之”,这首诗可能读完之后只记得“君子好逑”。它是直到现在流传两千多年还被我们认为是经典作品中最早的情歌,而且在中国的文化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它不但用诗歌的形式肯定了爱情,而且还触及到爱情本质上的很多非常优美的东西,就是刚才所讲的:爱是出自内心的,缘于异性的相悦,一定是真实的、热烈的,一定是执着的,一定是真诚的。\天-禧.晓-税\王¨ `埂`芯!罪·全\爱她就想娶她,娶后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爱的方方面面这首诗都讲到了,孔子也被这首诗征服了,所以他说每次读到《关雎》最后一章时韵好听极了,《诗经》不是写出来的首先是唱出来的,结合歌调唱出来非常美,孔子都被征服了。这首诗肯定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它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情歌之一,虽然实际生活里面的情歌不会比它晚,但编进诗集流传下来得到公认具有示范作用的就是《关雎》。今天讲爱情,从最早的经典作品《诗经》讲起。
再举一首《诗经》的诗,这首诗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就是:翠绿的青草遍地长,圆圆的露珠草叶上摇晃,有个美丽的好姑娘滴黑黑的眼珠好漂亮,不期而遇在缘分好,她和我所想的一个样。翠绿的青草遍地长,圆圆的露珠草叶上摇晃,有个美丽的好姑娘滴黑黑的眼珠好漂亮,不期而遇在缘分好,我要与你相爱同偕老。《关雎》写的是小伙子单方面的遐想和幻觉,因为抒情的主人公并没有和姑娘有交往,这首诗里的主人公还看到姑娘非常漂亮,如果你读书细一点,会想到这首诗里透露出姑娘对盯着她看的小伙子也有所侧目也有所动心,因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如果她不动心,小伙子怎么会看出她的眼睛太漂亮了。这首诗除了有直率的特点之外,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经验一个新的表现手法,就叫画龙点睛,要画人就要画人的眼睛,两千多年前民歌作者就用到这个手法了,给我们提供了很新鲜的艺术经验,同时也为我们要讲的爱情意义提供了新的印证,就是我们常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眼睛漂亮不单纯取决于大小,而在于透露出来的灵魂信息。真诚相爱的人,能感受到彼此心灵之间的美,所以我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的本质、爱情的意义在于审美,美他人也美自己。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4)
现在有一种时髦的理论是爱情和婚姻都是交换,在《诗经》里面也有交换信物的。《诗经•魏风》里有一首《木瓜》,这些文言听起来不是特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