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情况有了改变。¢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数量增多,出现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商人,如范蠡、子贡、白圭等。吕不韦也是其中之一。他们经商有道,往来各地,积累了巨额商业资本,活跃了社会经济,对中国商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人也很活跃,并且他们当中许多人也富了起来,这就是游士。

游士是春秋战国新出现的知识群体。士本来是周代贵族等级制度中的最低一级,他们或在官府任职,称“文士”;或身披铠甲,出兵打仗,称“甲士”。在西周时期,士的身份地位受到限制,“士之子恒为士”。就是说士的后代还是士,很难改变。这种身份的世袭制严重束缚了人的才能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等级制动摇,士从原来受束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同时,又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士,他们多数人通过读书学习,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到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谋求发展,有的人成为贵族的门客,有的人成为国君的谋士,有的甚至担任了高级官僚。_搜′嗖¢暁*说′蛧~ ~蕪.错/内′容.由于他们居无定所,朝秦暮楚,“合则留,不合则去。”故称游士。

如苏秦,他家境贫穷,跟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为改变命运,他去各地游说,但不成功,回到家后,家人对他冷嘲热讽。《史记·苏秦列传》说:家里人都讽刺他,说:“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意思是:现在人们都经营产业,下海经商,你却整天读书,净耍嘴皮子,挣不来钱,白吃饭,这也太不应该了!

第3节:第一讲 弃商从政“奇货可居”(3)

苏秦不理睬这一套,继续刻苦读书,增长本领。他不分昼夜读书,甚至“锥刺骨”,——读书困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自己的脚上。

苏秦经过努力,终于学成了本领。他专门研究各国的关系,到各国游说,宣传和纵连横,受到欢迎,曾经担任六国的国相。?a.b\c_w+x·w+..c¢o_m*(图片:苏秦像)

《战国策·秦策》记载,有一次,苏秦路过家乡,带来了许多钱财物品,他的兄弟、妻子、嫂子听说后,欣喜若狂,跑到很远的地方迎接他,家里人都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苏秦。苏秦问其嫂:“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是傲慢的意思。这话的意思是,“你们以前为什么看不起我,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却对我这样恭敬呢?”他的嫂子想讨好苏秦,快步走到他面前,弯曲着身子,不好意思地说:“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意思是,是因为我现在看到小叔子您地位尊贵,钱财多呀!”——真是典型的势利眼!

苏秦听了这话,十分感慨,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

通过以上所说战国商人和游士苏秦的故事,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听出什么问题来了呢?

很明显,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商人虽然很富有,“家富万金”、“家累千金”,但是社会地位并不高,尤其一些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活动,使他们抬不起头来。比如,法家韩非就把工商业者看作五蠹——破坏社会的五种蛀虫之一,建议国家把他们清除掉。

中国古代很长时间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总被列为另类,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总的来讲,商人是富而不贵,虽然有钱,但在政治地位很低,而像苏秦那样搞政治,有了政治地位,不仅富,而且贵,更受人尊敬。

经商和搞政治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人生结局,对吕不韦肯定是有触动的。在他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继续走只富不贵的经商之路;依他的能力,可以走得更远,可能成为一代富豪;而另一条路是改弦更张,做既富且贵,既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的人。吕不韦经过反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