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役系工作的是由精明强干的教员组成的集体,其中也有老军事专家,他们深深理解必须改变自己对现代战役性质的认识,充满了大纵深作战样式新思想。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当时战役系集体有教员A.B.费多托大(我在系里的副手)、C.H.克拉西利尼科夫、E.H.谢尔盖耶夫、A.M.佩列梅托夫;各专业的技术领导人A.H.拉普钦斯基①、Д.M.卡尔贝舍夫②、И.И.特鲁特科、Б.К.列昂纳尔多夫(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拉普钦斯基研究航空兵在战役中的使用问题。卡尔贝舍夫对敌方现代防御的组织进行了从深度和详尽程度来说都十分出色的研究,使人们有可能周密探讨实施大纵深突破的条件。特鲁特科领导后勤问题研究,列昂纳尔多夫则领导卫生救护研究。后者科学地论证了现代战役中可能的损失计算及对医院和后送工具的需求,创新性地拟制了大纵深战役中卫生救护的完整方案。遗憾的是,上述系领导成员中,很多人已经不在人世。A.H.拉普钦斯基早在1938年就已去世;Д.M.卡尔贝舍夫已在法西斯集中营英勇牺牲;费多托夫、谢尔盖耶夫和佩列梅托夫则在斯大林个人迷信年代成为不法行为的牺牲品。?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
①A.H.拉普钦斯基的生平见本书《空降兵的组织和使用》译者按。——译者注
②Д.M.卡尔贝舍夫(1880—1945),苏军著名军事专家,工程兵中将(1940),教授,博士,苏联英雄(1946年追授)。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任集团军、方面军工程兵主任。1926年起任伏龙芝军事学院教研室主任,1936年起任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教研室副主任。著有百余部军事工程和军事史著作。1941年在前线被俘,拒绝为德国服务,被关进灭绝营,后被拷打至死。——译者注
必须指出,院长P.Π.埃德曼为战役系的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他善于珍视和尊重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年轻干部,爱护和帮助他们。
M.H.图哈切夫斯基和A.И.谢佳金①(当时任军训部部长)所作的一系列指示,对于战役系的工作方向具有重大的不可估量的意义。图哈切夫斯基广阔的战役思维和谢佳金善于思索的头脑,引导人们去思索很多问题,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
①A.И.谢佳金(1893—1938),苏军著名指挥员,二级集团军级(1935)。1918年参加红军。1914年服兵役,后升至上尉工程兵主任。国内战争期间先后任装甲列车车长、步兵团长、旅长、集团军副司令员、师长。1921—1932历任集团军属集群司令员、集团军司令员、军区司令员、军事技术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1933—1936年任工农红军副参谋长。1938年任防空部长,同年7月任巴库防空司令员,7月29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A.И.叶戈罗夫②(当时任工农红军参谋长)对于现代战役新特点也坚持先进的观点。他爱好和支持任何新思想。早在1931年,他就在军事学院作了关于“大空间战役”的著名报告(当时他称大纵深战役为“大空间战役”)。报告配上了由军事学院教员B.И.米库林绘制的活动示意图。当然,“大空间战役”这一术语是不准确的,因为任何空间在一个面上都有二维,即正面和纵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役已把正面扩大到极限。未来战争中发展战役样式的一个特点,是战役纵深加大。因此,大纵深战役这一术语能最恰当、最真实地表现出现代战役与以往战役的区别。苏联军事理论确定了对这种战役的定义,随后这一定义被所有资产阶级军事文献套用。
②A.И.叶戈罗夫生平见本书《新阶段工农红军的战术和战役法》一文译者按。——译者注
战役系得到了身居军队领导岗位的图哈切夫斯基、谢佳金和叶戈罗夫最广泛的支持,这是特别宝贵的,因为众所周知,要开辟一条新的小路,并在已经陈旧、而学院许多老军事专家却紧紧抱着的观点中打开一个缺口是多么困难。人们记得,他们起初是如何以怀疑和冷嘲热讽的见解对待战役系的研究的。这当然会影响工作,但不可能阻挡军事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