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大纵深战役理论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

3.从1914年至1918年,法军步兵师的重机枪数量由24挺增至72挺,即增加了2倍,但除此以外装备了441挺轻机枪,这样,步兵师的机枪武器总数(513挺)就增加了20倍;火炮数量由36门增至55门。\天+禧′晓`税_网` +哽*欣!嶵?全/每增加一门火炮,在1914年等于增加0.67挺机枪,1918年则等于增加9.3挺机枪。

上面列举的数据说明,步兵的机械化远远超过炮兵的发展。步兵成为经受完全的技术和战术革命并转而采取新战斗样式的兵种。尽管步兵人数相对减少,其战斗力和火力却明显增强。

军队装备的变化迫使战时交战各方每年都要颁发新的守则和教令,根据这些守则和教令对军队进行重新训练。军队组织和后方组织也因此发生变化。

战争在1914—1915年之所以进入阵地战时期,主要是因为双方火炮(炮弹)已经消耗殆尽。工业动员滞后。同时,比较容易生产的防御兵器(机枪和子弹)则发展迅速。在法德战场上,进攻兵器(火炮和炮弹、坦克)直到1918年因为双方要占据兵力优势才达到足够的数量。/比·奇-中/文`王? *庚?新¨蕞*全¢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工业的动员准备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不得不重视军事工业资源动员和充分发展的持久性。根据工业动员条件,未来也不能不考虑发生持久阵地战的可能性。无论进攻兵器,首先是坦克,怎样发展,机枪这种现代军队中主要的防御武器的大量增加,将促使军队采取阵地战形式。①

①后略与本书关系不大的“暴力在战争中的作用及革命与战争”节(中文约700字)。——译者注

国内战争的特点。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的特点(如同中国国内战争——1926—1927年北伐初期),是各集团军和方面军的行动具有极大的坚决性、机动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大片国土,以和1914—1918年战争期间迥然不同的方式,显示了军事和政治因素的巨大意义。*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

红军和白军的组建主要在前线直接进行。后方队伍取得的战果较小。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方面军组建过程中发挥的巨大能量,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宣传与鼓动,保障了组建数百万正规军的可能性。这支军队与帝国主义武装力量很少相似之处。

在敌人火力下仓促组建部队,在前线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中央军事机关经常表现出因循守旧思想,大部分指挥人员缺乏军事素养和理论知识,集中供应困难——这一切都为在红军组织体制中产生一系列缺点提供了条件。我们有几百万被动员参军的人,但在集团军和方面军编成中却很少能够积极作战的步兵、炮兵和其他人员。不过,红军尽管存在很多组织上的缺点,却在反对几乎得到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白卫军的斗争中,夺取了最伟大的胜利。

取得这些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具有无穷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土辽阔,红军在进行战役时发挥了非凡的毅力和顽强性,在前线组建和巩固武装力量时显示了极大的创造力,最后是因为积极作战的步兵虽然人数极少,技术装备的绝对数也很少,却能发挥它的相对威力。白军企图兜售自己的反革命口号,虽然拥有威力较大的技术装备,依靠俄国最富庶的地区和外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仍然遭到了可悲的失败,因为他们没有在群众中得到支持,相反,群众纷纷奋起反对他们的叛乱。

正面宽、每公里正面武器和技术装备的比重极小,为大规模发展骑兵、并让其在一系列战役和战局中担任决定性角色提供了条件。

国内战争起源于夺取国家中央权力的斗争,它由当地工人直接进行的革命起义,以及扩展苏维埃政府革命政权的首都红色近卫部队在外面进行的战斗行动汇成,遍及整个国土。

从1918年春起,国内战争导致各主要经济区互相隔离。早在1918年1月8日,列宁同志就指出,国内战争尚未达到自己的顶点,他认为战争的继续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被帝国主义战争动摇的国家经济极其迅速地崩溃。国内战争除切断了国内经济联系外,还用火炮和爆破器材残酷地破坏了主要的工业资本和整个国民经济。

工业活动和铁路运输的削弱当然并不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