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了上述原则。
②毛奇•赫尔穆特.卡尔(老毛奇)(1800—1891),普鲁士陆军元帅(1871)。1819年在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到普鲁士军队任职。1848年起先后任总参谋部处长、军参谋长。1858—1888年任普鲁士总参谋长。在1866年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任野战司令部参谋长(实为总司令)。著有许多军事著作。认为战争具有“文明”作用,进行战争要动员国家一切力量,先敌动员和展开,突然采取军事行动,分进合击,并从翼侧包围敌人,速战速决。其观点对德国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译者注
毛奇以后情况又如何呢?几十万人的军队变成了几百万人的大军。没有要塞掩护的国界已经限制了这些军队的展开和机动。于是施利芬就为其突击集团军通过中立国家寻找通道。参加交战的各个集团军已经不是在压缩正面。相反,在德国与法国之间进行的边境交战已波及比利时全境。这里哪里看得见“分进合击”这个老公式?在现代条件下,如果还提这个公式,那么只能这样理解:分进,就是沿国家整个铁路网成多路大纵深梯队前进。不过,公式的具体内容已经不一样,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式里,将不可能争取夺取总交战的有利翼侧,因为正面与国界一样宽,中间地带已不复存在。换言之,边境交战已采取正面冲突样式。夺取翼侧只能是偶然情况。对在战争不同阶段某一正面地段进行的局部战役来说,夺取暴露翼侧的可能性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