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为人臣者不肯守节呢?”
刘启这回再不妥协:“丞相的意见不可采用。”终于一意孤行,封了徐庐等为侯。
我们也许会问,刘启在这件事上为什么不妥协了呢?其实不用问,他当然不会妥协,因为徐庐等不是自己人,而是匈奴人。专制国家的君主,他们的为人方式就是这样:对外客气,对内残暴。民主国家则反之。所以在民主国家的领导人,他的职责是为国民谋取利益,否则他就要下台。而专制国家的君主,则信奉“朕即国家”,全国百姓都是他的奴仆,全国土地财物都是他的私产,他想给谁就给谁,给奴仆们一点,那是恩赐;给匈奴人,则显示一个君主的面子,表示他有的是钱。慈禧皇太后曾说:“宁与外邦,不与家奴。”都是一样的心态,因为外国人再坏,在她看来,还是客人;而自己的百姓再好,也不过是豢养的狗,对狗,那是不需要什么客气的。可怜当时那些朝不保夕的傻瓜们还脸红脖子粗地叫嚣什么“扶清灭洋”,要为她跟洋人拼命,真是愚蠢已极,无可救药。同样,周亚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虽然贵为丞相,本质上仍不过是皇帝身边一条华丽的斗犬,地位其实不如投降的匈奴人。匈奴人在刘启眼里,究竟还是客人。刘启怎么可能会因为狗的建议而对客人不恭呢?武帝时候,有个叫汲黯的大臣也向武帝建议,把投降的匈奴人都当作烈属家的奴仆,也遭到了武帝的嗤之以鼻,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