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当即傻了眼,刚才已经说了肝脑涂地都可以,现在想反悔可不行,而且会牵连家人,只好长叹一声,伏剑自杀。¨k`e/n`k′a*n*s+h·u′.¢c¢o^m/
古人说伴君如伴虎,当真是说尽了当奴才的悲哀。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兴致勃勃地去侍候这些残忍的帝王呢?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维护这种无耻的政治制度呢?也许因为智慧有限,他们无法想出一套更高尚的政治制度;还因为人性中有其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总有一帮人甘愿当奴才,为帝王们充当走狗和帮凶。当司马迁和董仲舒们在油灯下阅读先秦典籍的时候,大概非常羡慕三代春秋时候的那些士大夫们罢,那些人不必生活在无孔不入的专制皇权之下,他们能有自己广阔的自由。而很具讽刺意味的是,为专制帝王们砸烂这种自由的所谓政治家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畜生,最后无一不死在自己精心构建的帝国权威之下,而那些前赴后继地践行他们理论的酷吏们也大多不得好死。在这时候,我宁愿相信这世间还有因果报应这一学说。
我们回到周亚夫这个场景中来。*k^u¨a?i\d,u\b′o?o/k..,c?o¨m+
话说周亚夫听到酷吏这么驳斥,当即崩溃。躺在监狱的干草上,他开始深深后悔,后悔当官吏们来捕捉他的时候,他没有坚决自杀。因为他的妻子很傻很天真,觉得自己老公为汉朝立下了那样多的汗马功劳,皇帝不可能会杀他,皇帝是明君,不会自毁长城啊。她制止了老公,孰料却使老公死得更痛苦。周亚夫在监狱里呆着,也没有人来杀他,只是接连五天没有人给他送来一粒粮食,好像他是一只玄鬓的夏蝉,靠吸风饮露就能活命。我不知道独裁者有时为什么喜欢采取将人饿死这种方式,难道是他们终究怀有良知?不肯直截了当地杀戮;或者是他们在掩耳盗铃,觉得饿死别人不是自己的本意,只是自己忘记了送食,以此取得良心的安宁;又抑或是饿死别人可以让别人更加痛苦,自己愈加快意?总之很难揣测。
周亚夫肯定是个刚直不阿的人,第五天的时候,他最终义愤填膺,大叫一声,吐出大团大团的血旺,死在狱中。
有一个传说,周亚夫当河内太守的时候,有一个老妪许负曾经给他看相,说:“君三年后可以封侯,封侯八年后,可以当将军,升丞相,掌管朝政,在人臣中贵重无比。-求,书*帮? ?首.发¢再过九年将会饿死。”
周亚夫不相信,笑道:“臣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就算死了,也有他的长子继承爵位,臣怎么能封侯呢?就算您说对了,臣能封侯,将来又怎么可能饿死呢?您给臣再具体说说罢。”
许负指着他的嘴巴,说:“你这里有一条纵纹一直延入口中,相书上说,这是饿死的特征。”
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娶了公主为妻,但是夫妻感情一直不好,六年后又犯了杀人的罪行,被判处死刑。按照汉代的规矩,列侯判死罪,爵位就从此断绝,不能由其他儿子继承。但是因为周勃功劳太大,文帝不好意思,过了一年,又选择周亚夫封为侯爵,封地在渤海郡的条县,称为条侯。我们翻开伟大的军事家周亚夫同志的档案,查看一下他的履历:
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任河东太守。
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封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为将军,驻军细柳,继而拜为中尉。
文帝后元七年(前159),为车骑将军。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拜为太尉,击吴楚等七国。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为丞相。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免相。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下狱呕血死。
一生经历基本上被许负猜中,简直神奇。
除掉了周亚夫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刘启总算出了一口气,很快就封大舅子王信为盖侯,可以告慰窦太后了。
小章:第四集
客观地说,刘启除了心眼比他老爸小,对待大臣更残酷之外,对老百姓却干了一些好事。下面我们可以叙述一下他可以和文帝刘恒媲美的德政,也希望一些无脑的愤青们不要嚷嚷:你看,景帝其实比他老爸好嘛!对为非作歹的功臣们残酷,不就是对老百姓的爱护吗?文帝有什么好,他的郎中令张武贪赃枉法,他不但不追究,反而再次赐给他金钱,想让他羞愧,这不是骗人吗?而景帝多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