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迪-电视-尼克松(四)
------------
新明星攻败老好人
约翰逊认为肯尼迪仅仅是个初生牛犊,而他却掌握着参议院,其重要性在党内显而易见,所以他决定在这方面不向肯尼迪挑战。~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快,这样,肯尼迪在预选中的主要对手只有休伯特汉弗莱一人。汉弗莱是30年代政治家的化身,他在罗斯福年代一无所获,对1948年以后的新东西更是一无所知。他仍然沿用旧的办法,发表无线电广播讲话,他又不特别擅长此道,讲话总有点浮华,还稍稍长了一些。他在谈论自己时仍然用第三人称,这是一种喜好,一种陈腐不堪的喜好。不能想象肯尼迪和阿德莱史蒂文森在谈论自己时会用第三人称。汉弗莱就是这样,在无线电广播演说已经寿终正寝之时,仍在发表广播演说。早在1956年广播演说就完蛋了,当时田纳西州的弗兰克克莱门特(Frank Clement)发表了党的代表大会的主要讲演,他依照过去的风格和色彩,长篇大论,玩弄技巧,结果一夜之间断送了他全国性政治家的生涯。^墈¨书~君, .勉¢费?岳~读_汉弗莱不同于肯尼迪,他不懂得如何保持采访记者对他的敬意,他对记者们并不完全推心置腹,而是留有余地,记者们很少能探进他的思想。他私下和记者的谈话,只是公开场合的复述,失去了记者最珍视的思想上的反思和审视的特点。对他们来说,他只是一个具有勇气的,心地善良的人,却多少有些虚弱,还有点圆滑。记者并未因为不断和他接触而增加对他的敬意。采访他的记者感到了他思想上的混杂,感到他有点急切讨好所有的团体。〔他不善于变化,对他的这种印象以及对他不适应现代技术的看法极大地损害了他的事业。1969年初,当他总统竞选败北之后,终于同意在“面向全国节目”中露面,该节目的代表和他的新闻助手在节目之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想法节制他那过于飞扬的风格,让他说话简短。那天他表现出色,他的答话简短有趣,注意聆听别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回答。`优?品,暁.说*罔! !追\罪\歆_章+洁\这是一个崭新的汉弗莱,事后他的新闻助手和该节目监制人西尔维娅韦斯特曼(Sylvia Westerman)为这个实实在在新的汉弗莱感到庆幸。然而,不到一个星期,当他出现在其他节目中时,又恢复原状,成了从前的休伯特汉弗莱。他喋喋不休,好像是要拦住别人的提问,他的这种令人沮丧的方式掩盖了他所具有的才智。〕
和汉弗莱相反,肯尼迪对电视手段已有多年的研究和经验,1960年,他周游全国,一方面和地方政治家会面,一方面和新闻媒介建立联系。事实上,他在巡回亮相时试验自己的电视风格,他很快明白说教人以及三十分钟冗长的正式演说已经过时,人们不喜欢冗长的半正规说教,此时需要的是即兴的本领,需要表演,需要戏剧,需要扣人心弦的故事,需要战斗要素,需要意志之间的冲突。他发现即使在充满敌意的记者招待会上,遇上敌对的问题,仍然有戏可作,他可以从戏剧性的敌对中获利。他掌握了电视的最高艺术:充分的准备,即兴的表演。
肯尼迪的模样是他克服人们对他宗教信仰的怀疑的最大资本,他英俊,看上去不像天主教徒,准确地说不像非天主教徒害怕的那种天主教徒。芝加哥系统的迪克戴利的模样像一个天主教徒,一副老板神气。帕特布朗是一个人情味很足的人,他怀抱着和肯尼迪同样的雄心,看上去却像天主教徒。阿尔史密斯(Al Smith)也是一副天主教徒的模样。而杰克肯尼迪却像一个明星,他有风采,生气十足,鲜亮利索,他的穿戴散发着风雅古朴之气,他是第一个爱尔兰婆罗门[1],作为爱尔兰人,他又像移居美国的新教徒。他比任何候选人都明白外表的重要性,他身穿华贵的服装,按摩头皮,修整发式,打磨指甲。那些对天主教抱有极度偏见的人,那些用肯尼迪的话来说,认为教皇已经收拾妥当,只等他誓言就职就进驻白宫的人,陷入了无望的境地。还有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属于温和的反天主教派。当这批人看到年轻、瘦削、摩登、迷人的肯尼迪,看见他那副摆脱了旧有羁绊和偏见的样子,心中怀疑逐渐消失。这是电视的作用,人们对肯尼迪的观察再也不是城市广场上的匆匆一瞥,而是在自己家里的反复打量。肯尼迪在电视上挥洒得体,受人欢迎。不错,这些人为了证明自己不存偏见,将投他一票。
另外,从1957年起,电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