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 > 第114章完结

第114章完结

------------

改革的代价:《洛杉矶时报》(四)

------------

两面不是人的格思曼

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末期报纸不至于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尼克威廉斯个人的光彩和权威。*珊¢叭/墈¢书,惘+ ′勉·沸/岳`独?他对新的报馆人员有真切恰当的评价,他们都是他寻找和聚合在一起的人,但是,他同样尊重原有的人员;他认为黑文是一位优秀的职业新闻人员,他强烈地感到报纸必须有它内部的平衡支架。他将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刚好保持在不至于混乱的工作格局中,几乎全体人员都尊重他。但是,十年中,黑文和格思曼之间始终潜伏着尖锐的紧张状态。

60年代是富有爆炸性的十年,旧的秩序受到挑战,这种挑战是全面的,从种族、道德、文化、直至精神,这种状况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十分丰富的十年。有一段时间,对于谁能界定新闻,是当权者还是街民,出现了真正的斗争。仿佛被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堵塞了二十年之久的社会泉流爆裂了,现存权力机构的所有因素都被逼入了守势。这是战后花朵的第一次真正绽开。格思曼和他的记者应时而起,为此推波助澜。¨x*s\c_m?s_w·.?c^o·m+他们都是卓越的能人,唐布鲁克纳(Don Bruckner),才华出众的著名记者,后来芝加哥大学的副校长,他以敏锐的感觉,细致入微地报道了公民权;杰克纳尔逊(Jack Nelson),一位强有力的、无情无畏的记者,开始追究联邦调查局及其过火行为;斯图尔特卢里(Stuart Loory),一位极干练、极独立的记者,报道了白宫。黑文既不喜欢卢里的工作,也不喜欢他的态度。实际上,黑文对时下发生的大多数事情都抱有反感。他不断地抱怨。布鲁克纳写了一篇关于芝加哥黑人的重要文章。“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印这玩意儿?那个杂种为什么不写点别的?”对纳尔逊写的关于联邦调查局的文章,他说:“那个充满偏见的杂种又干起来了,又在追踪权力机构。”对于卢里报道的错综复杂的白宫问题的文章,他说:“鬼知道这又和尼克松的话有什么干系?”难道布鲁克纳除了公民权就不能写别的了吗?黑文问。难道纳尔逊只能写联邦调查局?难道就没有一点好的新闻?黑文狂吠起的作用往往比他下口咬人更厉害。只要可能,他就嚼舌根子,他手下的黑文型编辑们只要听到老板的抱怨,就字字句句记在心里,只要知道他不喜欢某个记者,他们就感到可以肆无忌惮反对他,抽掉某个卢里或者某个布鲁克纳的文章;黑文不是保护这类记者,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发出信号,告诉人们这些为他工作的人易于攻击。,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

格思曼被夹在这个局面之中。如果黑文喜欢某个新闻事件,格思曼就向华盛顿提出要求,不过,他不附上黑文的名字,因为他不想给他的记者施加过大的压力。他不希望这些人仅仅因为高级编辑的要求而写某篇报道。这样就意味着这个要求可以不被考虑,黑文本来就对自己缺乏对华盛顿办事处的控制十分敏感,现在更使他大为光火,他感到自己被冷落忽略了,而事实上他也正在被冷落,被忽略。同样,格思曼常常为某篇报道直言不讳地和黑文争论,挡住黑文的抱怨。争论不起作用,他又将黑文的论点当做自己的发往办事处,这样又常常激起华盛顿办事处的怒气。他对双方都分外忠诚,所以,记者们不知道他受到黑文的斥责,而黑文也不明了记者对他的压力。黑文将他的受挫之感发泄在格思曼身上,这不是一段令人愉快的过程。若干年里,黑文一直对格思曼有点釜底抽薪,在新闻会议上抨击他,把他的形象搞得过于自由化,强调他和其他所有人的不同之处。格思曼不是办公室的好政治家,他渐渐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次品,地位变得更加不稳,易受攻击,尤其在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之后,更是如此。黑文什么也未损失,他已经达到了他能够企求的最高地位。他不打算成为主编,而格思曼周围的人却认为格思曼是可能的编辑主任,甚至是可能的主编。

在1962年的溃败前后,《洛杉矶时报》逐渐拉开了和尼克松之间的距离。尼克松搬到纽约,从纯物理的意义上说这减弱了难堪的程度,报纸慢慢向非政治化发展。奥蒂斯不是一位总统塑造者,他不喜欢那个角色,不希望接近冲突。但是,报纸仍然是共和党的报纸,仍然存在着和尼克松的联系,主要是诺曼和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