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云中探月:在德云社救赎顶流 > 第1章 当归何路

第1章 当归何路

绕在患者干涩的唇舌间,另一端,则死死地勾连在她自己脊骨深处那个刚刚被唤醒的隐秘节点!

每一次婉转的拖腔,每一次哀切的叹息,都精准地撩拨着那一点。

起初是针刺般的锐痛,接着迅速演变成一种持续的、沉闷的灼热感,仿佛有一块看不见的烙铁,正隔着皮肉,紧紧贴在她的脊柱上。

那热度并不强烈,却顽固地存在着,缓慢地向四周的神经末梢扩散,带来一阵阵令人心烦意乱的酸麻。这感觉陌生而令人不安,像身体内部某个未知的警报被强行拉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秦黛声的额角再次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次,并非手术的辛劳,而是源于身体深处这突如其来的、无法解释的共鸣。她强迫自己将全部心神灌注于眼前精密的手术操作——分离一片顽固的粘连,修复受损的输卵管伞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一处尚存生机的组织。

每一次下刀,每一次缝合,都要求绝对的专注,容不得半分闪失。她必须将这诡异的干扰摒除在外。

“……西湖……水……干……啊……雷峰……塔……倒……” 患者最后一声气若游丝的叹息,如同秋蝉的绝唱,带着无尽的悲凉,终于缓缓落下,余韵在冰冷的空气中袅袅散去。

就在那唱腔彻底消失的瞬间,秦黛声脊背深处那顽固的灼热感,也如同退潮般骤然消弭,只留下一点微弱的、仿佛错觉般的余温,像一个诡异的标记,烙印在那里,无声地提醒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并非虚幻。

手术室内恢复了绝对的安静,只有仪器运行的单调声响和医护人员轻微的脚步声。秦黛声完成了最后一针皮下缝合,剪断缝线。

她直起身,长时间保持弯腰姿势带来的肌肉酸痛和僵硬感这才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但更让她在意的是背上那残留的、挥之不去的温热印记,以及那令人心悸的共鸣感。

“手术结束。关腹。”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依旧清晰有力。巡回护士立刻开始清点器械,发出金属碰撞的轻响,麻醉师则启动了唤醒程序。

秦黛声退后一步,脱下沾着血迹和生理盐水的手套和沉重的铅制手术袍,丢入污物桶。她走到墙边巨大的不锈钢洗手池前,冰冷的水流带着强劲的冲击力冲刷着她修长而略显疲惫的手指,也试图浇熄心头那缕因未知而悄然升起的烦躁。?3/捌,墈·书/蛧- ^庚′辛·醉¢快?

哗哗的水声中,她似乎又听到了那哀怨的评弹尾音,以及脊背上那短暂却深刻烙印的灼痛。

这绝非偶然。一个深埋于家族血脉中的古老词汇,带着尘封的气息,悄然浮现在她脑海深处——**闻歌辨症**。

---

协和医院顶层的独立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微型的、跨越千年的医学与古艺博物馆。

占据一整面墙的落地窗外,是帝都黄昏时分车水马龙的流光溢彩,巨大的都市在暮色中苏醒,霓虹初上,喧嚣而充满活力。

然而窗内,氛围却迥然不同,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沉淀。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混合了艾草、沉檀和消毒水的奇特气息,古老而洁净。

秦黛声没有开主灯,只点亮了书桌上那盏仿古的绿琉璃宫灯。

柔和的暖光晕染开来,映照着墙壁上悬挂的几幅泛黄卷轴——并非名家书画,而是笔触古拙、图文并茂的人体经络穴位图,线条模糊,标注的文字是繁复的篆体或古隶,年代久远得难以精确辨认,仿佛承载着时光的重量。

墙角立着一具半人高的针灸铜人,黄铜铸就,穴道孔洞幽深,在昏暗中闪烁着幽微的光泽。书柜里,厚重的《格氏解剖学》、《威廉姆斯妇科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等现代医学典籍与线装古籍并肩而立,硬朗的书脊与柔软的宣纸形成奇特的对比。

《协和妇产科学图谱》旁边,赫然是一卷用深蓝色锦缎包裹的《秦氏天听医律·残本》。

她换下了冰冷的手术服,穿着一身质地柔软、宽大的月白色亚麻长衫,赤足踩在温润的柚木地板上,无声地站在一张巨大的紫檀木书案前。

书案中央摊开着一幅更为古老的卷轴,丝绢的底色已经泛黄发暗,墨迹黯淡,边缘磨损得如同锯齿,多处有虫蛀和霉变的痕迹,散发出一种陈年旧物特有的、混合着尘土和朽木的气息。

这是她不久前费尽心力,才从福建闽北深山一座濒临倒塌的秦氏旁支宗祠的夹壁墙中寻回的残卷,上面依稀能辨“汴梁”、“经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