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家中白银,到市铺里熔铸成四两银子,藏在衣袖里。他想到往年粮差都是里长收纳完后交官,这次包公发牌,要求各户亲手去缴纳,如今看包公为官清正,宛如神明。尚静心中怀着敬畏之心,于是带上之前的银子,另外买了牲酒香烛之类的物品,径直来到城隍庙许下心愿,等缴完粮差之日,就来还愿。
尚静祈祷完毕,在庙中用牲酒之类的物品祭神后与众人分享,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再次拜谢祈祷后出了庙。此时,之前的银子已落在庙中。不料街坊有个叫叶孔的人,先前在铺中看见尚静熔铸了银子带在身上,又看到他往庙中许愿,便起了不良之心,跟在尚静后面,悄悄进入庙中,躲在城隍宝座之下。见尚静拜别神灵出去,就拾起银子回家了。
尚静回到家,才发觉丢了之前的银子,径直来到庙中寻找时,银子已不见踪影。尚静无可奈何,只得写了状词,到包公面前告状,说:“小人姓高名尚静,是本许州管辖的新郑人,为了粮差的事,带银到铺中熔铸成四两银子,打算缴纳给官府,因为前往城隍庙焚香而丢失,不知下落,恳请大人做主追查前银,那么尚静全家将感恩不尽。”
包公看了状词,对尚静说:“你这银两虽在庙中丢失,又不知是何人拾得,这事难以判决审问。”于是不准他的状词,把尚静打发出去。尚静连连叫屈,流着泪离去。
,!
包公因为这件事自己思考:“我作为百姓的父母官,自当为百姓分忧。百姓若有忧愁,作为上级的人不能为百姓主持公道,也是地方官的过错。”心中自觉不安,于是就写了一道疏文,恭敬地到城隍庙焚香,将疏文宣读,在炉内焚化祷祝。出庙回衙后,让左右点起灯烛,将几案焚香,放在东边,包公向东端坐,祷祝:“希望天神明察,显灵报应,为百姓分忧。”祝告完毕,坐着等待天亮,如此过了三夜。
这天夜里三更,忽然狂风大作,不一会儿,风吹来一物,直到阶下才停下。包公让左右拾起观看,原来是一片叶子,叶子中间被虫蛀了一个孔。包公看了,已知道其中的意思,才吩咐左右各去歇息。
次日,包公唤来张龙、赵虎吩咐说:“我焚香坐了三日,已知拾银的人是叶孔了。你们可立即去府县前后,叫唤这个名字,若有人应答,就带他来见我,自有主意判决。”张龙、赵虎二人领命出衙,遍往街市叫唤。半日之间,东街有一人应声而出,说:“我是叶孔,不知尊兄有何见教?”张龙、赵虎二人说包公有唤,于是将此人拘入衙中跪下。
包公说:“数日前,有新郑县高尚静,在城隍庙里失落白银四两,那银有大小三片。他到我这里来告状,我叫他去城隍庙里拜讨。他在庙中怨天恨地,祷祝追寻。我已清楚知道分明是你拾得,又不是你偷他的,为何不去还他?”叶孔见包公断案神通,见他说得真实,只得拜伏招认说:“小人近日在庙里焚香,因此拾得此银,至今尚未使用。既然蒙相公神见,小人不敢隐讳。”
包公审了供词,即令左右押叶孔回家取来银子。又让人再唤高尚静到公堂,将银子给他看认,果然丝毫不差。包公于是对高尚静说:“你丢失的银子,是叶孔拾得。我今代你追还。你可拿三两五钱去缴纳粮差;还有五钱可分给叶孔,作为酬劳。自后相见,不许记恨前仇,互相陷害。若再告发到这里,我决不轻饶你们。”
二人拜谢出府。高尚静于是拿些碎银,备办牲物,径直前往城隍庙,赛还了心愿,回家与妻子仍过着耕织之乐的生活。他感激仰慕包公的德行,没有片刻忘记。
第十三回为众伸冤刺狐狸
断云:
妖怪修炼成形化作人形,妖媚惑人戕害百姓性命。
包公断明这桩妖魔怪事,白水村中从此获得太平。
话说襄城县的白水村,距离县城五十里。这个村庄土地肥沃广阔,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村里有座插花岭,岩石高耸,陡峭险峻有千仞之高,人不敢攀爬,只有鸟兽的踪迹常在此出没。岭上的岩石间有一个洞穴,里面住着一只狐狸,它夜晚吸纳月亮的光华,白天承受太阳的精气,时间久了便化为女子,体态娇媚,肌肤晶莹无瑕。
一天,它来到村中人家,假姓花名翠云。村里的妇女没有不想和她交谈的,男人没有不想和她亲近的。和她调笑的人,她也不拒绝。大家任由她来来往往,毫无禁忌。村里人被她迷惑,竟没人追究她的来历。而与她亲近的人,都会被她带到洞穴中,不知有多少人因此丧命。当时村里有一条小路,可通往开封府。西华的客商为图便捷,都从这里经过。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