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一天傍晚,翠云远远望见有孤身客人走近,就把土穴变成一间茅房酒店,迎客人进去歇息。客人见她美貌,便应邀住下。当晚翠云备酒对饮,酒过三巡,她问客人:“请问客官是哪里人?”客人回答:“我是西华人,姓陈名焕。”陈焕也问她:“姑娘芳名?”翠云回答:“姓花名翠云。”陈焕于是开怀畅饮,又问:“你丈夫在吗?”翠云说:“昨天去岳母家了。”陈焕便想与她结下情缘,微微表露了心意。翠云暗自冷笑,说:“您若有喜爱我的心意,我怎能没有相随的情意呢?”
陈焕酒兴正酣,伸手牵她,翠云任他亲近。不一会儿,两人便有了亲密举动。陈焕随即吟了一首诗,希望作为日后的纪念:
“千里姻缘一夕期,抚调琴瑟共鸯帏。
桃花与我心相济,怅恨私情逐晓啼。”
翠云也和了一首:
“夙缘有素晤今期,鸾凤双飞戏罗帏。
惟愿绸缪山海固,不忍鸳鸯两处啼。”
吟完不久,已是五更时分,翠云将陈焕迷死。次日夜晚,她又到刘富二家,引诱他的儿子刘德昭进入洞穴,将其迷死。
第二天,刘富二找不到儿子,遍问亲邻都没有踪迹。他心中郁闷,不知儿子下落,便前往开封府告状。包拯大惊:“青天白日竟有人失踪,岂有此理?”详细询问刘富二:“你村中有什么庙坛?”刘富二回答:“没有庙坛,只有插花岭地势高险,行人稀少。”包拯记在心里,让刘富二先回家,自己斋戒三日,写疏文上告天庭查问缘故。疏文中说:“我包拯不才,担任此职,一邦军民的安危都依赖我。若我失职,百姓就会遭殃;若我修德,万民才能安居。我本是顺应天命而立,上天也借我之力助万物化育。我若不泽民,谁来做这件事?今谨此上奏,乞请明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祝告完毕,包拯又写了一道牒文,派张龙、薛霸前往白水村,在插花岭前焚化,传讯土地神审问。当夜三更,包拯在府中独坐,忽然一阵恶风吹灭了灯烛。他知道是冤气到来,急忙让左右燃起灯烛,查看四周。只见西廊下走出几个人,哭着跪在厅前,纷纷诉说道:“我是西华人陈焕,家中只有年轻的妻子,不幸遭此妖怪迷惑死在洞穴,我带的若干买卖银两也不知去向,妻子无依无靠,实在可怜。”刘德昭也诉说:“小人是白水村刘富二的儿子,父母年事已高,只有我一个儿子,冤被妖怪迷惑死在洞穴,家中孤苦无依。”众人都说:“冤屈无处伸张,幸遇包大人,恳请为我们雪冤。”告毕,众人化风而去。
不一会儿,土地神捆绑着狐狸前来,跪在厅下。包拯大怒喝道:“妖怪如此可恶!”命张千用棍打她,审问陈焕、刘德昭及众人的命案。翠云低头不敢争辩。包拯于是让土地神回坛,令李万、张龙将狐狸押赴法场,凌迟处死,以警示后世。从此包拯威名日盛,白水村的灾祸也平息了。
第十四回获妖蛇除百谷灾
断云:
百谷源怨气积聚冲上天,妖怪长期作孽害百姓。
这桩妖事若没包公断,怎见正邪不两立分明!
话说郑州的百谷源,山青水秀,百姓居住稠密。这里有座古祠五王庙,庙柱里藏着一个白蛇精,身长八尺,勇猛惊人,力气大得能拔起树木。它的眼睛像流星般发光,吐出的气息如同烈焰狂风,生性喜欢吃人,扰乱一方百姓。百谷源中的百姓,无论老少都染上瘟疫,多年不得安宁。
于是,乡里负责治安的苏学虚带头召集众人,三步一拜,拜到五王庙,祈求消除灾祸。.k~y,a¨n¢k·s..!c_o′m?当夜,妖蛇借助五王庙的神气,托梦给苏学虚说:“你们想要止息灾祸,必须在春季用耕牛祭祀,秋季用活人祭祀,才能免除。”苏学虚梦醒后,等到天明,与众人商议,一同到庙中求签,果然和梦境一样。
乡里百姓听了都沉吟半晌,这时突然狂风大作,吹断树木、摧毁房屋,这是妖蛇在施展妖气吓人。百姓们吓得脸色大变,不得已,在仲春时节轮流用牲畜祭祀,仲秋时节轮流用患病的人祭祀。只是举行牲畜祭祀,人们还能勉强接受;但要把人当作祭品,谁不哀泣呢?
康定三年,苏学虚只得与众人首次举行这两种祭祀,果然瘟疫平息,男女老少稍稍安宁。而且每次祭祀时,人们都退避回家,妖怪才出来享用祭品。第二天众人去看时,牲畜和人都被吃得片甲不留,这苦难令上天都为之感伤。于是,众人称这妖怪为“五虎神”,还作了一首民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