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古典白话合集 > 百家公案 第21到30

百家公案 第21到30

第二十一回灭苦株贼伸客冤

断云:

冤魂不散化作鸟鸣诉冤,包公灵验判案造福百姓。,q?i~s`h-e+n′p,a¢c!k^.-c¨o.m?

凡事劝人莫要碌碌为恶,举头三尺之上自有神明。

从前江阴有个布商,名叫谢思泉,从巴州贩布回家时,选择抄近路经过苦株地。这里山路崎岖,走五里都听不到鸡犬之声。山凹里住着一家姓潭的人,兄弟俩靠砍柴为生,哥哥叫潭贵一,弟弟叫潭贵二。这兄弟俩人面兽心,凡是遇到孤身客人路过,常常起歹念。

谢思泉想借问路程,看见二人,便慢慢走近作揖说:“大哥莫怪,请问从这里到江阴还有几天路程?”贵一回答:“只有三天脚程。”贵二问:“客官从哪里来?”思泉回答:“小弟从巴州贩布回来,走到这里迷了路,还望二位兄长指引。”二人说:“那山凹里的小路可以走。”思泉心想二人只是樵夫,便随意前行,谁知走到前面又是险峻山岭难以攀爬,只好在此等人问路。

不料贵一兄弟赶到山底,用刀砍中思泉后脑,思泉鲜血淋漓,气绝身亡。二人掩盖血迹,将尸体抬到山旁埋入土穴,搜得他携带的千两白银,回家后将银子平分,半年来一直藏得严丝合缝。

后来包拯出巡巴州,途经苦株地。队伍喝道前行时,行至半路,忽然听到鸟叫声连连呼喊:“孤客孤客,苦株林中被人侵克。”包拯于是到镇抚司安歇,派张龙、李虎循着鸟叫的方向寻找,查看有何冤情。

张龙领命来到苦株林,仍听见那鸟像之前一样啼叫,便盯着鸟的位置寻找踪迹,只见山凹的土穴中露出死人尸首。张龙回报后,包拯大惊,随即焚香祷告天地:“我包拯才疏学浅,身任中宪之职,只愿百姓安居乐业,不料苦株山中竟发生谋杀案。古话说:人头落地,三年大乱;鲜血滴地,三年大旱。伏乞上天垂怜生灵,提前泄露冤情根源,让我无愧于职守。”

当晚包拯凭几而卧,不久梦见一人披头散发在案前哭泣,唱着绝句诉冤:

“言身寸号是咱们,田心白水出江阴。

流出巴州浪漂杆,底柱中流见山凹。

桂花有意逐流水,潭崖绝地起萧墙。

若非文曲星台照,怎得鳌头上钓钩?”

唱完又诉说道:“小人的银两都编有千字文的字号,大人可差人去凶犯床下搜取,便能查明真相。”说罢含泪离去。包拯领会其意,次日升堂,派张龙、李虎前往苦株村,传讯潭贵一、潭贵二到公堂审问:“你兄弟二人假借砍柴之名,惯行恶事谋财害命,快从实招来,免受千刀万剐!”二人强硬抵赖不认。

包拯又派赵虎、李万前往其家,从床下搜出若干白丝银。包拯查看银两,果然编有字号,于是大怒骂道:“劫银在此,你们还敢硬撑!”当即命令张龙将贵一兄弟捆住毒打,戴上重枷。二人受刑不过,只得从实招认。

最终,包拯命张龙、李虎将潭贵一兄弟押赴法场斩首,首级悬挂在巴州四门示众。从此,谋财害命的风气得以平息。

第二十二回钟馗证元弼绞罪

断云:

节操深沉如根不怕严霜,郄家贪欲作祟终遭祸亡。

包公断案灵感通神明,一决冤情威名显四方。

话说荥阳有个秀才叫武亮采,妻子胡氏名韦娘,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闺中操守清白如水,恪守妇道。武亮采的同窗好友郄元弼前来拜访,恰逢武亮采外出,郄元弼偶然遇见韦娘,便作揖道:“尊嫂拜揖。”韦娘回礼,只说:“尊叔请坐吃茶。”便沉默不语。郄元弼见韦娘挽着简单的发髻,容貌胜过图画中人,未施粉黛却天然莹润,顿时心神摇荡,难以自持,想与她私下交谈。怎奈初次相遇,不知她心意如何,便作了一首《长相思》写在纸上调戏她:“娇姿艳资不胜春,何意无言恨转深?惆怅东君不相顾,空遗一片惜花心。”

韦娘见了郄元弼的调戏之词,仍用相思韵作诗拒绝他:“乱惹浮烟入帐帏,绛罗轻卷映日晖。芳心一点坚如石,任是游蜂怎敢欺!”郄元弼听罢,怏怏回府。回到书馆后,他自叹道:“玉肌妙手应难画,才子偶见失魂花。相如有志瞻月阙,织女无意度银河。”吟诵完毕,郄元弼眉头不展,面带忧容,烦闷数月,无心读书。

后来有一晚,郄元弼让一个婢女拿着一把利剑,偷偷前往武家,见门紧闭,便模仿邻居张妈的声音敲门叫道:“点灯。”当时韦娘绣完花正要睡觉,听到敲门点灯的声音,以为是张妈,就叫丫头开门给灯。不料郄元弼趁机随婢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