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锁大王小儿还魂
断云:
孩童不知缘由暴毙,包公正直毁除淫祠。!x!i?a/n-y.u′k~s¢w¢.¢c!o~m′
连神明都钦佩其德行,地府怎敢徇私枉法?
话说包拯掌管开封府时,断案精细详明,远近百姓都十分钦仰。皇佑二年七月十五这天,他路过东街的灵应大王庙前,看见一位年近五十的妇人,她只有一个十岁的儿子,突然在庙门下死去,妇人在庙门前哭得十分哀伤。
包拯把妇人唤到衙门,问她丈夫的姓名。妇人回答:“丈夫姓许,排行第四,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今天清晨他出门,进庙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就死在了庙前。我已年过半百,只有这一个儿子,他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才如此悲痛,望相公为我做主。”
包拯听罢心想:“真是奇怪!哪有进庙出来就死的道理?”于是问妇人:“你儿子莫非原本就有疯痫病?”妇人哭着说:“小儿从来没有疾病,怎么会有这种病呢?”
包拯随即派公吏,拘唤庙前的邻居来询问孩子死时的情况,众人都说没看见,不知道缘由。包拯又派人检验孩子身上,并无伤痕,回来向他报告。包拯于是乘轿亲自去检验,确实没有伤痕。
当包拯揣摩孩子身上时,只见他怀中藏有庙中供桌上雕刻的供神用的假红柿一枚。包拯知道后,派一个公人进庙,查看供桌上是否有红柿。公人回复:“大王供桌上果然有两枚红柿,不见了一枚,想来是孩儿偷去了,因此大王就取了他的性命。”
包拯闻报后大怒:“你既然是一方正神,是一府的主宰,孩子不懂道理,偷拿这东西,也只是当作玩物罢了,怎么能责怪他的过失,就要了他的性命!想来这大王也是依附草木的邪神,朝廷不曾敕封,竟敢害人性命!”
于是他让公差给泥神戴上枷锁,下令:限一夜之内放还孩子性命,否则定要奏明朝廷,焚毁庙宇。包拯祷告后回府。
第二天,那妇人带着儿子来拜谢救命之恩。包拯审问时,妇人说:“承蒙相公昨日要与大王理论,当夜二更时分,儿子果然醒来。他还记得说:神主怪他偷那红柿,要问罪。等到看见相公的‘敕旨’来到,就放他还魂了。”
包拯微笑道:“有这样的异事,若不革除,终究会成为祸患。”于是派人一剑削去了大王的头,焚毁了那座庙宇。这足以说明邪祟不敢冒犯正直之人。
第三十二回失银子论五里牌
断云:
王姓客商谋财遭斩首,郑姓商人冤死得昭雪。
若把天理存于心中间,包宰为何会轻饶放刑。
话说郑州离城十五里的王家村,有兄弟二人,哥哥排行第一,弟弟排行第二。他们曾经外出经商归来,走到本州一个叫小张村五里牌的地方时,遇到一个客人,是湖南人,姓郑名才,身上带了很多银两。王姓兄弟突然看见他,便小心地陪他同行。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将郑才谋杀,搜查他身上,得到十片银子。兄弟俩喜不自胜,私下把尸首埋在松树下。
兄弟俩商量:身上带着十片银子,携带起来很不方便,趁现在没人看见,不如把银子埋在五里牌下,等下次经商回来再取出来分掉。二人商议好后,就把银子埋了然后离开。
此后又过了六年多,他们恰好回来,又到五里牌下的李家店住下。第二天清晨,他们到牌下挖开泥土取那银子,却发现银子不见了。兄弟俩心想:“当时埋这银子时,四下里并没有人看见,怎么今天就不见了呢?”他们烦恼了一番,想到只有包待制断案如神,于是一同来到东京安抚衙呈递状子,诉说银子丢失的事情。
包拯当时审查状子,发现没有对方当事人,只是说在五里牌被偷,于是认为这二人必定是狂妄之人,不批准他们的状子。王姓兄弟啼哭着不肯离开。包拯说:“王客,限你们一个月时间,必须给你们找到下落。”兄弟俩这才离开。
又过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头绪,王姓兄弟再次来陈诉。包拯于是唤来陈青吩咐道:“明天派你去追拿一个凶犯。现在给你一瓶酒,一贯钱回家,明天来领文引。”陈青欢喜地回去,把酒吧喝了,把钱收在家里。
第二天,陈青当堂领得公文,一看是去郑州小张村追捉五里牌。陈青于是回复包拯:“如果是追人,马上就可以到;如果是追五里牌,它不会走,又不会说,怎么追得呢?希望另派别人去。”包拯大怒说:“官府的文引,你如果推托不去,就判你个违限之罪。”陈青不得已,只得前去。
他于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