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妖僧感摄善王钱
断曰:
妖邪作祟终被诛,七圣法术显神奇。·s·a_n,y?e?w~u/.+n¨e~t′
包公决断山门事,万代流传清名立。
东京城的善王太尉是朝中显贵。一日,他在后花园的四望亭上饮酒赏花,左右侍从表演杂剧劝酒。正酣饮时,忽听一声响,众人只见一个弹子飞入花园。那弹子如碾线般转了几圈,竟变成一个和尚,身披烈火袈裟,耳坠金环。太尉与众人见状大惊,太尉知其非凡,便问:“圣僧为何至此?”和尚道:“贫僧是代州雁门县五台山文殊院的行脚僧,听闻太尉素来行善,特来化缘三千贯钱修建山门。”
太尉心想:“此僧定非常人。”于是令左右设斋款待,和尚竟将斋食一扫而空。太尉惊讶许久,说:“我愿舍这三千贯钱,只是你如何带走?”和尚道:“贫僧自有办法。”太尉唤掌库人取来三千贯钱交给和尚,只见和尚从袖中取出一卷经卷抛向空中,顷刻间经上涌下众多行者,转眼将三千贯钱搬得无影无踪。和尚随即告辞,称要返回五台山,太尉送他出花园,暗自欣喜这善款未落空。
次日早朝,太尉在待漏厅遇见开封府包待制,闲聊中提及昨日施钱给五台山和尚之事。包拯听罢暗想:“世间岂有此等怪事?”便记在心上。退朝后,包拯升厅唤来温殿直,吩咐道:“近日郑州知府被妖人所杀,缉拿未获。今早听太尉所言,想必那和尚就是妖人,速差你在城内城外缉捕!”温殿直领命回家,心中忧虑,其心腹冉贵机警,问明缘由后说:“您有许多公人,何不分头缉访?”温殿直依言分派公人满城搜查。
温殿直与冉贵行至相国寺前,见众人围着看把戏——正是京城有名的杜七圣在施法。他将小孩装在板凳上,念咒后“宰剥”小孩,讨得赏钱后再将其救醒,众人喝彩连连。此时那和尚也在围观,为掩盖杜七圣的法术,他先念咒收走小孩魂魄,转身到对门店里吃面,用碟子盖住魂魄。杜七圣收了赏钱欲救小孩时,却怎么也安不上头,慌忙告众人:“哪位收了孩儿魂魄,望乞归还!”此时小孩头仍安不上,杜七圣怒从袖中取出葫芦子撒在地下,喷水后葫芦抽藤、开花、结果,他摘下葫芦一刀剁下,那和尚正在楼上吃面,头忽落地上!和尚忙摸头安回颈上,惊道:“几乎忘了那孩儿!”忙揭开碟子还了魂魄,杜七圣这才救回小孩。
人丛中有人传告,对门楼上和尚头落地竟能安回,法术更胜杜七圣。冉贵听闻,忙告温殿直,二人抢入面店捉妖僧,不想和尚用手一指,满店皆是和尚,真假难辨,竟被他逃脱。温殿直无奈回报,包拯遂出榜:“捉得弹子和尚者赏钱一千贯。”卖青果的李二夫妇得知妖僧住在隔壁,为领赏前来报信。温殿直领人赶去,正遇和尚醉归,当场绑缚解往府衙。包拯令用长枷监禁勘问。
次日狱司来报,和尚竟携枷逃脱,四下无影。正惊疑间,公吏禀称妖僧在街上拍掌而笑。包拯差赵霸领人追捕,见和尚躲入相国寺,遍搜不见。忽听佛殿泥塑八臂哪吒叫道:“我在这里!”赵霸欲打倒塑像,得道僧劝道:“待我祷告三宝,妖僧自出。”祷告后,妖僧果然走出寺门,众人追至河边,见他跳入河中消失。包拯赏李二夫妇一千贯,二人用赏钱做本成了富家。
一日,弹子和尚到李二家化缘,李二惊道:“包太尹正捉你,你还敢来!”欲去告发。和尚怒道:“你靠我才成家,竟敢无理!”口吹狂风,将李二卷上相国寺门首幡竿。李二妻告至包拯处,包拯不信,乘轿查看,果见妖僧立于竿上笑道:“贫僧只化太尉钱,不敢冒犯太尹,乞恕罪!”言罢将李二丢下竿摔死。包拯怒令射箭,却皆不中。忽有道士献计,让用狗羊污血蘸箭射之,果然射中,和尚浑身是血跌落,被公人捉住。
包拯道:“此妖不可留,即刻处决!”温殿直押至市心,和尚讨酒一碗,呷一口喷向空中,化作黑气罩住法场,趁机断索逃脱。温殿直大惊回禀,包拯遂上奏朝廷。后来这和尚参与王则谋反,被官军擒获,斩于东京市,妖患方息。
第四十二回屠夫谋黄妇首饰
断云:
凶徒结伙成祸患,包公断案如青天。
审出案情众人服,街巷儿童乐安然。
话说包拯任韶庆太守时,离城三十里有个宝石村,这里人口密集,其中黄孙长者家境富裕,有很多田园,祖上一直以务农为生。长者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黄善,次子叫黄慈。黄善娶了城中陈许的女儿琼娘为妻。
琼娘性格十分温柔,自从嫁入黄家门后,侍奉公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