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都十分佩服,百姓们也敬仰不已。他在县里审察民情,处理完公事几天后,吩咐随从备好轿马,离开陈留县,前往河南。这一路的情景如何呢?有诗为证:
“飒飒西风落叶秋,使君车马拥轻裘。
此行端为生民计,始信当时有俊侯。”
包拯一行人在路上走了十几天,眼看河南城就要到了。将近中午时,迎接的官员都在十里长亭等候,看见包拯的队伍走近,便齐齐地排列在道路两边。包拯吩咐道:“今天大家先回去,明天准备好衙门等我。”官员和公吏等人应声答应。随后,包拯随着轿马进入城中,这河南城果然是一座繁华的城郭。在宋代,河南府作为西京,是天下有名的地方,人口密集,买卖店铺众多,正是:“世上弦歌花酒地,人间富贵帝王都。”
包拯入城后,在馆驿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他打开府衙,升堂入座,把父老们召到案前问道:“近来因为河南遭受旱灾,百姓流离失所,圣天子命我来开仓赈济,你们父老和百姓们,都要依照户籍来领取粮食,不要有欺瞒之心,辜负了圣上的恩德。”父老们回答说:“近来听说朝廷派太尹来此赈济饥民,百姓们就像大旱之时盼望云彩和虹霓一样盼望您,只担心太尹来得晚了,怎么敢有欺瞒的情况呢?”包拯说:“明天我会发布告示通知大家。”众父老拜谢后离开。第二天,包拯下令把告示张贴在河南治下各处,让所有遭受饥荒的县邑都来领取米粮。包拯亲自坐在粮仓前的官署中,依照户籍发放粮食。旁边伺候的公役人员,没有一个敢怀有半点私心。连续发放了几天,饥民们都领到了米粮,一路上都是欢笑声,他们感念皇上和包拯的恩德,赞不绝口。有诗称赞道:
“荒旱连年几奏陈,仁君深悯庶民情。
贤侯赈济行公道,准拟来秋望有成。”
这时,包拯赈济饥民的事情已经完成,便另外开设分省衙门审察案件。忽然,把门的公吏进来报告说:“外面有一位妇人,左手抱着一个小孩儿,右手拿着一纸状子,悲悲切切地说自己含冤,要见贤侯,诉说冤情。”包拯听后说:“我如今到这里来,不只是为了赈济这一件事,正打算体察民情,外面不要阻挡,让她进来。”公吏随即出去,把那妇人带到阶下。包拯于是拿出案卷,看那妇人虽然面带凄惨之色,但实际上是个美丽的佳人。包拯问:“你有什么事来告状?”妇人说:“我家离城五里,地名叫莲塘,那里只住着张、刘、郑三姓人家。我姓吴,嫁给张家,丈夫名叫张虚,很喜欢读书。近来因为和城中孙都监的儿子孙仰交往,时间久了,我丈夫把他当作知己之交。有一天,我丈夫因为去远处探亲,孙仰来到我家,我念及丈夫承蒙他关照,便亲自出来接待他。没想到孙仰起了不良之心,用邪言调戏我,当时就被我呵斥走了。过了一两天,丈夫回来,我把孙仰的不良意图告诉了他,劝他和孙仰绝交。丈夫是读书之人,听了我的话很生气,想要去见孙仰,和他理论。我又担心他是官家的儿子,又有权势,怎么能奈何得了他,所以劝丈夫从今以后只是不理他就算了。那时丈夫的怒气也消了,于是和孙仰断绝了来往。将近一个月后,到了九月重阳节,孙仰派家人请我丈夫到开元寺中饮酒,哄骗说有事情商议。傍晚时分,丈夫才回来,刚进门就喊腹痛。等我扶他进入房中,他面色变青,鼻孔流血,对我说:‘今天孙仰请我喝酒,我一定是中毒了。’等到三更时分,丈夫就死了。没过一个月,孙仰就派媒人用重礼贿赂我的叔父,要强娶我。我想要向本府告状,他又派人四处拦截,说如果我不肯嫁给他,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昨天听说大人来此赈济,知道我丈夫的冤屈可以昭雪,特地来诉说,这样我丈夫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包拯听后问道:“你家还有什么人?”吴氏说:“还有七十二岁的婆婆在家,我只生下一个两岁的儿子。”包拯让司吏收下状子,打发吴氏到外亲处等候,然后秘密召来当坊里甲问道:“孙都监为人怎么样?”里甲回答说:“大人不问,小里甲不敢说。
断云:
贤侯赈灾得民心,吴氏沉冤终昭雪。
歹念害人天有眼,包拯依法判罪刑。
话说包拯在陈留县断决了谋财害命的布商案后,官员百姓无不钦服。他在县里处理完公务,便吩咐随从备好车马,前往河南府。一路秋风飒飒,落叶纷飞,包拯身着轻裘,车马随行,只为解百姓于饥荒之中, truly 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
抵达河南府后,包拯次日便开衙升堂,召集父老乡亲,告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事宜,叮嘱大家依户籍领取,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