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古典白话合集 > 百家公案 第41到50

百家公案 第41到50

?若要赈济河南饥民,派别的官员去,别说救民,反而可能扰民。只有包太尹可以胜任此职,必定能符合民望,取得实效。”

仁宗闻言大悦,当日便宣包拯上殿,御笔写下“委卿而行”四大字,颁布敕书,命他前往河南赈济饥民。包拯领命谢恩,辞别皇帝出朝。次日,他将本府公事封存完毕,带领亲随公吏黄胜、李宝、张龙、李虎等二十四名得力手下,备好轿马,离开京都前往河南。

此时正值七月中旬,天气不寒不暖。路途中,只听见孤雁悲切的叫声,柳梢下时常传来残蝉哽咽的鸣声。常言道:“客途最怯秋风动,惹起离愁望故乡。”包拯与随从一路晓行夜宿,经过几个驿站。一日,行至地名横坑处,这三十里路程都是偏僻山路,荒无人烟。正午时分,忽然有一群蝇蚋随风而来,将包拯的马头团团围住三圈。包拯用马鞭驱赶,它们刚飞起来又聚集在一起,如此数次。包拯心想:“蝇蚋通常依恋死人尸体,如今在马前聚集不散,莫非此地有冤情?”随即唤来李宝,喝道:“有蝇蚋聚集在我马首不散,想必有冤枉之事,你随它们前去查明,立即回报。”说罢,那一群蝇蚋飞起来,引着李宝前行。走了不到三里,到一岭畔枫树下,蝇蚋径直飞入土中。李宝知晓其中必有隐情,便回去禀报包拯。

包拯同众人来到此处,让李宝用锄头掘开二尺深的土,发现一具死尸,面色未变,仿佛死了不久。包拯命人反复查看,尸体身上别无伤痕,只有阴囊碎裂如粉,肿胀尚未消退,料想是被人谋死。忽然见死者衣带上系着一个木制小印,像是买布的记号。包拯取下藏于袖中,仍命人将尸骸掩埋后离去。傍晚时分,亭子上有一伙老人和公吏迎候。包拯问他们从何处来,公吏禀道:“我们是河南府管下陈留县的县宰所派,听闻您途经此地,特差小人等在此迎候。”包拯听罢吩咐:“明日准备好衙门,我要在此坐堂两三天,处理公事。”公吏等领命,随马入城,陈留县官员将包拯接到馆驿歇息。

次日,一切准备就绪,包拯升堂。他心想路上发现的被谋死尸离城不远,且死者去世时间不长,作案的贼徒想必还未离开此地。于是召来本县公吏吩咐道:“你们这里有经营上等好布的商人吗?把他们叫来,我要买一些。”公吏领命,到南街带了大经纪张恺来见。包拯问:“你作为经纪人,收卖哪里的布?”张恺回复:“河南各地都出产好布,小人是经纪人家,只要有来卖的就收,不限产地。”包拯道:“你把众商人所卖的布,各选一匹来,我看中的,就付钱购买。”张恺应诺而出,将家里的布各选一匹好的交给包拯。堂上的公吏等人都以为包拯真的要买布,哪里知道他是要查验死尸一案。

等包拯逐一看过,都没有与木印相符的布号。恰好看到一匹布,其印字与木印暗合,包拯便说:“别的都不要,只要这种布二十匹。”张恺道:“这布是日前太康县人李三带来的,还没卖出,既然大人要用,就奉送二十匹。”包拯道:“让卖布的客人一同将布带来见我。”张恺领诺,到店中同卖布客人李三选了二十匹有印号的精细布送到衙门见包拯。包拯取出木印记对照,丝毫不差,便问:“布先收起。你做布客的同伴还有几人?”李三答道:“共有四人。”包拯问:“都在店里吗?”李三道:“今日正待发布出卖,听说大人要布,还没起身,都在店里。”

包拯立即差人将另外三个布客叫来,让他们跪作一堂。包拯手按胡须微笑道:“你们这伙劫布的贼徒,有人告发,日前谋杀客人,埋尸在横坑半岭枫树下,就是你们所为!”李三听闻,脸色骤变,强辩道:“这布是小人自己收购来的,哪有谋财害命的道理?”包拯随即取出木印,让公吏与布号逐一核对,丝毫不差。公吏回禀:“这布的印号与木印果然相同。”包拯喝道:“强贼还敢抵赖!”下令用长枷将四人枷住,收入狱中审讯。李三等人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再抵赖,只得招认了谋杀布商、劫取财物的经过。公吏整理成案卷,包拯判道:“为首谋划者偿命,将李三处决;从犯三人发配到险恶之地充军;经纪家查明无罪。”

,!

判决后,得知死商是某地人氏,包拯派专人前往,召来他的儿子,将布疋全部归还。其子这才知道父亲被人谋害,感动得流泪拜谢,带着父亲的尸骸回去了。陈留百姓无不赞叹,包拯的英明在此事上更加彰显。

第四十七回笞孙仰雪张虚冤

断云:

贤侯赈济得民心,吴氏沉冤得雪冤。

一念歹心天有眼,包拯依法判徒刑。

话说包拯在陈留县判决了谋劫布商的强盗一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