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包公智捉白猴精
断云:
灵怪邪祟迷美妇,中途失散终团圆。~精?武,小¨税+网. \已·发¨布\最?芯~蟑/結¨
包公威名千年在,乡里儿童皆平安。
话说东昌府城南,有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姓周名庆玉。他的父亲在前朝担任枢密副使时,曾立下赫赫功绩。按照朝廷旧例,凡是有功的官宦,其子可以世袭官爵。因此,周庆玉便带着妻子和家人前往任所赴职。一行人从登州出发,此时正值二月,风和日暖,花草飘香。他们走了半个月,来到平原驿歇息,当地的乡老都前来拜见。
周庆玉与夫人柳氏在驿中用过午饭后,问乡老:“这里离安庆还有多少路程?”乡老回答:“过了三山驿就是申阳岭,岭下便是水路,若遇顺风,五日即可到达。”周庆玉说:“现在天色还早,可望赶到三山驿歇息,明日趁早过岭。”乡老禀道:“三山驿是荒野之地,申阳岭更是个奇异的地方,大人您带着家小同行,不如就在此驿歇息,明日正午过岭,这样就没有顾虑了。”周庆玉说:“父老的话虽有道理,但我的赴任期限已近,不宜拖延。”于是当天就派遣人夫,前往三山驿歇马。
果然,这三山驿荒凉残破,连床席都没有。当夜,周庆玉与夫人只好在中庭铺地而睡。柳氏出身名门,通晓文墨,这天晚上觉得十分不乐。初更刚过,只听见四壁虫声唧唧,星月透过窗户照进来,更添寂寥之感。周庆玉睡不着,在枕上口占了一首五言四句诗:
“惭愧功名客?乡心日夜催。
君恩犹未报,宁敢惜筋衰?”
吟罢,刚一着枕,忽听窗外一阵冷风刮过,这风势如同边疆驱铁马,恰似江水送涛山。等到天明,周庆玉发现枕边的柳夫人不见了,顿时惊慌起来,急忙召集公人询问,众人都大惊失色。此时看门尚未开启,四下里也没有任何动静。他拘来乡民询问,乡民说:“这驿馆荒废多年,附近就是申阳岭,常常有怪异之事发生,只要有美丽的妇女,就会被摄走,再也不知下落,夫人想必是被这妖怪迷去了。”
周庆玉听罢,放声大哭道:“夫人因随我来到此地,如今不知下落,我情愿弃官寻访。”听事吏胡俊在旁见本官悲痛,近前禀道:“大人暂且不要烦恼,此处离任所不远,等您上了任,再从容寻访,或许还能知道夫人的消息。如果中途弃官,反而会得罪朝廷,这可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周庆玉依其言,即日起程,过岭登船,直到宁陵县河下上岸,当地的官员都前来迎接。
到衙上任后,周庆玉数日不出堂。有吏入禀道:“本县属于开封府管辖,包府尹不是一般人,大人须前往参拜。”周庆玉吩咐马夫,径直到开封府衙参见包拯。包拯听闻他先父的名讳,对他甚为敬礼。周庆玉因夫人之事,思念不已,言语举止都有些失措。包拯觉得奇怪,问他缘故,周庆玉毫不隐瞒,将之前的事情告诉了一遍。包拯惊道:“世上竟有这等怪异之事?你且回县理政,我必定会根究夫人的下落。”周庆玉拜谢而回。
包拯思索一计,次日上了一道本:“登州地界不太平,臣愿前往安抚。”仁宗允许了他的请求。包拯出朝回府后,打扮成秀士模样,带着黄、李二公牌,秘密离开了东京城,前往登州地界缉访此事。一连经过好几处地方,都没有踪迹。
忽然一日,包拯行入深源,遥闻隐隐钟声,只见树木交杂,原来是一座偏僻的古刹。他入得寺来,遇见一位老僧,老僧邀他进方丈叙坐。茶罢,老僧问:“施主从何而来?”包拯答:“小生从东京来,要往登州府探亲,经过宝刹,特来拜访。”老僧道:“贫僧守居在这山僻处的荒凉院宇,有什么值得拜访的?”
包拯正待再问,忽有一行童来报:“申公有请。”老僧叹口气道:“这畜孽又来恼我!”便辞别包拯,径直入了昙堂。包拯觉得奇怪,吩咐公人在外伺候,自己转身入到里面,想探问申公是谁,却没遇到一个人。恰好那个来叫老僧的行童慌忙走出来,包拯携手问他:“刚才师父说的申公,到底是谁?”行童道:“秀士休问,说起来真让人烦恼。”包拯陪小心,务必恳求知情。行童邀包拯出堂,从容讲道:“这申公住在申阳岭白石洞,是个千年灵气猴精,性情淫邪无度,只要遇到美丽妇人,便兴起怪风,摄入洞中取乐。不从他的,就会被撕裂身体,谁也奈何不了他。只有我师父戒行颇贞,他也颇为敬重,因此以申公称呼他。日前他携一丽人来游寺中,师父问得来,却是一位知县夫人,容颜甚是忧戚,在廊下留得有字迹后离去。”
包拯问:“这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