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蕞?薪_章!截-包拯审得实情,差人到程家店中睡房床下挖掘,不多时回报:“果然掘出一僧尸,骸骨已朽,只剩些面肉。”包拯将程永收监,释放邻里等人。
包拯怀疑程惜必是幼僧转世,特来投胎索债,便唤程惜再审:“他是你亲父,为何要杀他?”程惜无话可说。包拯说:“赦你之罪,回去另做生计,不再见你父亲如何?”程惜说:“我不会做生计。”包拯说:“你若愿做什么,我给你一千贯钱。”程惜说:“若得千贯钱,我买张度牒出家为僧便罢。”包拯确信其是幼僧转世,说:“你且去,我会处置千贯钱。”
次日,包拯派官清点程永家产,得千贯钱给程惜,判程永充军辽阳。案子了结后,吏曹问:“大人如何知僧人姓名及二十年前之事?”包拯说:“因梦中渡江见龙神,忆起‘江龙’之名,神又告知二十年前之故,查看账簿后,证据确凿,他便招认了。”吏曹听罢,都叩头称包公为神。
第六十四回决妇谋害亲夫
断云:
包拯审案如日照,奸夫淫妇罪难逃。
善人自有龙神护,死里逃生把冤告。
话说东京城外五里,有个地方叫湘潭村,村里有个叫丘惇的人。他家以务农为生,家境殷实,渐渐成了富翁,娶了本村陈旺的女儿为妻。陈氏虽然容貌美丽,却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见丈夫丘惇为人敦厚稳重,心里很不乐意。当时镇西有个牙侩(中间商)叫汪琦,生得清秀精神,是个风流子弟,经常往来丘惇家,丘惇把他当兄弟般对待,毫不见外。
汪琦进出丘家熟门熟路,时常与陈氏交谈,陈氏对他很是爱慕。一天,丘惇外出,恰巧汪琦来到他家,陈氏非常高兴,把他请到房中坐下,对汪琦说:“丈夫去庄园算田租了,一时半会回不来,难得今天你过来,我正好有空,有句话一直想跟你说,你先坐会儿,我去厨房准备一下就来。”汪琦不知她是什么意思,只好答应,坐在那里等候。不一会儿,陈氏备好了一桌酒菜,进房来与汪琦对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酒喝到一半,陈氏有意挑逗汪琦,说:“听说叔叔还没娶婶婶,夜里独睡,不觉得冷吗?”汪琦回答:“我命不好,姻缘来得晚,虽然孤身一人,但也只能甘愿了。”陈氏叹息道:“叔叔别瞒我,男子汉长时间没有妻子,夜里可是度日如年,刚才说甘愿,不过是不得已,不是真心话。”汪琦起初碍于朋友情分,不敢说轻薄话,但被陈氏这么一撩拨,不禁动了心,说:“贤嫂既然念着小叔孤单,难道真的关心我吗?”陈氏说:“我倒是有心怜惜你,只怕叔叔无心留恋我。”两人调笑了很久,一时兴起,便有了肌肤之亲。
自从两人心意相通后,感情日益深厚,只要丘惇不在家,汪琦就留宿在陈氏房中,丘惇对此全然不知。一天,丘家的仆人渐渐知道了这件事,想告诉主人,又怕主人发怒;如果不说,又觉得愤愤不平。当天丘惇正在庄园和佃户算账,夜里就住在那里。半夜时,丘惇对仆人说:“残秋天气,薄被有些寒冷,不知道家里是不是也这样?”仆人回答:“主人在外面受苦,家里可是夜夜温暖呢。”丘惇觉得奇怪,问:“你为什么这么说?”仆人起初不肯说,在丘惇的再三追问下,才直言主母与汪琦往来密切的事情。
丘惇听后,恨不得马上天亮。他回到家,见陈氏面带春风,更加怀疑。当晚就追问陈氏汪琦往来的情况,陈氏故作遮掩,说:“你不在家时,我都把内外门户关好了,哪有人来家里,你怎么能这么污蔑我!”丘惇说:“你不要着急辩解,日后自会清楚。”陈氏心里担忧,却不再说话。
第二天一早,丘惇又去庄园了。汪琦已经来到丘家,见陈氏不开心,问她原因。陈氏没有隐瞒,把丈夫察觉的事情告诉了他。汪琦说:“既然这样,你也不要忧虑,从今以后我不来你家,这事就平息了。”陈氏笑着说:“我以为你是个有担当的男人,所以才跟着你,没想到你是个没智谋的人!我现在既然和你情投意合,就该谋划终身之计,心里才安稳,怎么能说分开的话?”
汪琦问:“那该怎么办?”陈氏说:“必须把我丈夫杀了,才能长久在一起。”汪琦沉吟了半天,突然计上心来,说:“娘子如果真有这个意愿,我有办法了。”陈氏问:“什么办法?”汪琦说:“本地有一座很高的山,山顶有个龙窟,每次看到烟雾从窟中冒出就会下雨,如果没下雨,就会有旱灾。现在乡里人要去那里祈祷,你丈夫也会参加,等他去的时候,自有办法处置。”陈氏高兴地说:“事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