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按考试座位排列。\"
教室里顿时响起拖动桌椅的刺耳声响。诗妍和苏静对视一眼,默默将自己的桌子搬到指定位置。
憬珩一边搬桌子,一边哀嚎:\"完了完了,我阅读理解最差了,这次肯定要完蛋!\"
翊尧从他旁边经过,轻飘飘地丢下一句:\"怕什么,反正你平时也没及格过。\"
\"喂!翊尧!你什么意思!\"憬珩瞪大眼睛,但翊尧已经走远,只留给他一个潇洒的背影。
珺弛沉默地搬好桌子,坐得笔直,目光盯着桌面,像是在发呆,又像是在默背课文。
诗妍调整好座位,轻轻吐出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她抬头看向讲台,刘老师已经开始分发试卷和答题卡。
试卷从前往后传,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这题量也太大了吧...\"有人小声抱怨。
\"作文题目是什么?我看看...《世界的点滴给我们带来的希望或思想的启发》?这怎么写啊?\"
\"阅读理解怎么这么长?文章都看不懂!\"
诗妍拿到试卷后,先快速浏览了一遍。基础题、阅读理解、作文,题量确实比平时的测验多不少。她的目光在阅读理解最后一题上停留了几秒,眉头微微皱起——这道题的题型她昨晚刚复习过,但文章更复杂一些。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随手写下几个关键词,试图提前理清思路。
这时,刘老师的声音响起:\"同学们,先别急着答题。\"
所有人抬头。
\"这次模拟考,我希望你们认真对待,但不要有太大压力。\"刘老师的语气缓和了一些,\"做题时,注意时间分配,遇到不会的题先跳过,别卡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教室:\"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测试,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加强。\"
诗妍点点头,心里稍微放松了一点。是啊,这只是一次模拟,不是真正的毕业考。
但当她低头再次看向试卷时,手指还是不由自主地收紧了。
——如果真的考砸了怎么办?
——如果这道题其实很简单,但她就是做不出来呢?
——如果...
她的思绪被一阵轻微的敲桌声打断。抬头一看,是珺弛。他坐在她斜前方,不知何时回头看了她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了两下,然后又迅速转回去。
诗妍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他是在提醒她别发呆。
她抿了抿嘴,收回思绪,重新看向试卷。
另一边,憬珩正抓耳挠腮地盯着选择题,嘴里小声嘀咕:\"a、b、c、d...选哪个啊...要不点兵点将?\"
翊尧已经翻到了作文部分,神态自若,仿佛这不是一场考试,而只是一次普通的练习。/k?a*n^s`h-u_y.e~.¢c*o?m_
刘老师站在讲台上,看了看手表:\"好,现在开始答题。\"
教室里瞬间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试卷的第一道阅读题是一首现代诗,题目叫《雨巷》。诗妍盯着那些排列整齐却又晦涩难懂的诗句,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姑娘?”诗妍咬着笔帽,心里犯嘀咕,“丁香花不是紫色的吗?为什么是‘结着愁怨’?”
她翻到题目部分:
1.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理想
b. 短暂的爱情
c. 无法实现的愿望
d. 孤独的自己
诗妍的手指在选项上轻轻点着,犹豫不决。她记得语文课上老师讲过,现代诗常用象征手法,但具体象征什么,她一时拿不准。
“a和c好像都有可能……”她小声嘀咕,最终在答题卡上轻轻涂了c,但心里仍然没底。
诗妍抬起头,下意识地往珺弛的方向瞥了一眼。他坐得笔直,手里的笔几乎没有停顿,似乎对这首诗毫无障碍。
“他肯定知道答案。”诗妍心里有些羡慕,又有些不服气,“他平时看的书比我多……”
她收回目光,继续往下看题。
2. “悠长、悠长的雨巷”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a. 热闹喧嚣
b. 孤独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