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夜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夜 > 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 > 第32章完结

第32章完结

------------

摄影机时代:CBS(一)

------------

1948年是无线电转播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年;到1952年一切都已开始改观。^天,禧\小~税^枉/ _勉.费?悦\黩¢摄像机开始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它们尚处萌芽状态,却已连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全国性电视网。不过1952年只是分水岭;这一年民主党和共和党仍然能够自己决定大会的礼仪和规则;但是到了1956年这种做法已成了过去。全国性的政党提名大会如不征求广播公司的意见就无法做出任何符合播放逻辑的决定,这两方面陷入了一种共生关系,据说这对双方都有裨益。1952年这方面的规章尚在建立中。当时一位名叫理查德尼克松的加利福尼亚州年轻参议员由共和党提名为副总统,大群大群的记者把他围得水泄不通,都争着想抢到头条新闻,唐休伊特(Don Hewitt)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室的制片人,他突然心生一计,告诉采访记者把他的受话听筒拿去给尼克松,好让广播室里的克朗凯特和默罗能跟尼克松直接通话。~1~8,5.t`x,t-.!c¢o¨m^尼克松自然愿意跟他们和整个国家谈话,就这样当新闻界记者等得心急火燎时——他们只能听到回答,不能听到提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却一声不响地劫走了这条独家新闻。

伟大的电视原型产生了

正是这位休伊特,这位在电视方面具有非凡想象力的人(照他朋友的话来说,他是位天生的电视制作人,或生来的纽约《每日新闻》编辑室主任),一天早晨,在去那次提名大会会堂的路上,偶然走进了当地一家不怎么干净的低级餐馆吃早饭。当时他正考虑着怎样分辨出会场的人这个问题而不得其解。摄像机在抢摄各位重要代表时毕竟是在不停地转动,而制片人却想在不中断克朗凯特解说的情况下分辨出显要人物。休伊特正和他的同事佩里沃尔夫(Perry Wolff)讨论这个难题,即怎样把摄像机跟解说员配合起来时,休伊特突然注意到了一块用活动字母公布当日食品的布告牌,牌上标出牛肉三明治三十五美分,羹汤二十美分。!x!i?a/n-y.u′k~s¢w¢.¢c!o~m′

女招待问:“你要什么?”

休伊特说:“那块牌子。”他花二十美元把它买了下来。这样电视又诞生了一个主要产品——这一配套对电视屏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眼下正是这类政党代表大会,它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大会在芝加哥的圆形剧场召开而不会在芝加哥运动场举行,因为前者更上电视。一般公民可能还没有电视机,但是在不少的家庭或者酒吧聚集着看电视的人群。出席大会的代表就座时发现有一些小纸条,请求他们不要在座位上看报纸,因为当一位举足轻重的民主党人作重要讲话时,摄像机也许正对着他们,从而使所有的民主党人看上去都十分可笑。

虽然两家的大会都愿意做出上述变化,但是在开始时却未能感觉到电视的绝对威力,当政治家们感受到电视的力量时,他们立即不断对广播公司施加压力,以使其屈从于他们的意愿。没有人比1952年负责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队的西格米克尔森更清楚这点了。他迷上了这项工作。他认为这项工作自由自在,棒极了,干事不用看上司的脸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四年后,也就是1956年,当他回去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倒不是他已不再负责。唯一的原因是那儿多了三个公司级行政上司:斯坦顿,公司总经理,驻华盛顿副总经理和法律副总经理。对米克尔森来说,这意味着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监视他,事后询问干事的理由、动机,盘问不可避免会磨掉记者的勇气——并让一位编辑对他的生性东猜西猜。1956年末,米克尔森的经历是广播事业的重大变化之一,电视新闻的驱动力再也不是纯粹的卓越,不是在质量上和时间上超过其他两个广播公司的驱动力,当然卓越并非完全无关紧要。现在的驱力仍然是旧有的驱动力,不过融进了对新闻含义的意识,对一篇争论性报道在上层可能引起的反应的意识。一种对每篇报道反应量的认识。这种宣传媒介力量太大了,不能任其自然发展。

1952年电视第一次深刻地影响了两党全国代表大会候选人的选择,因此间接影响了政党中的主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